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韩伟1,2,3,王成文1,2,3,彭敏1,2,3,王乔林1,2,3,杨帆1,2,3,徐仁廷1,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川南山区土壤与农作物重金属特征及成因[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朱丹尼1,邹胜章1,李军1,2,樊连杰3,赵一1,谢浩1,朱天龙2,潘民强4,徐利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水质工程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张家口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会仙岩溶湿地丰平枯水期地表水污染及灌溉适用性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黄浩1,徐子琪2,严俊霞1,赵秀阁3,王丹璐3(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市城乡居民区采暖季室内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李娜1,2,李勇1,2,冯家成2,单雅洁2,钱佳宁2(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太湖水体Chl-a预测模型ARIMA的构建及应用优化[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尹晓梅1,蒲维维1,王继康2,刘湘雪1,乔林1(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地区2019年2~3月供暖结束前后两次污染过程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金赞芳,胡晶,吴爱静,李光耀,张文辽,李非里(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基于多同位素的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水体硝酸盐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李明龙,贾梦丹,孙天成,褚琳,李朝霞(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氮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其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李军1,2,3,邹胜章1,3,赵一1,3,赵瑞科4,党志文2,潘民强5,朱丹尼1,3,周长松1,3,6(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水质工程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河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河北省张家口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会仙岩溶湿地地下水主要离子特征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周亚龙1,2,3,郭志娟1,2,3,刘飞1,2,3,韩伟1,2,3,孔牧1,2,3,赵传冬1,2,3,刘爱涛4,彭敏1,2,3,王乔林1,2,3,王成文1,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地块尺度城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以雄安新区起步区为例[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李括1,2,3,4,5,杨柯2,3,4,5,彭敏1,2,3,4,5,刘飞2,3,4,5,杨峥2,3,4,5,赵传冬2,3,4,5,成杭新2,3,4,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近20年来鄱阳湖流域泛滥平原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与污染变化[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刘厚凤1,2,徐薇1,3,魏敏1,2,隋潇1,2,许鹏举1,2,李明燕1,张美根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环保技术与政策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初疫情管控对山东省空气质量影响的模拟[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马宏宏1,2,3,彭敏1,2,3,郭飞1,2,3,刘飞1,2,3,唐世琪1,2,3,杨峥1,2,3,张富贵1,2,3,周亚龙1,2,3,杨柯1,2,3,李括1,2,3,刘秀金1,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广西典型岩溶区农田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方丹丹1,2,张立志1,2,王强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超顺磁性纳米材料对镉污染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郭俊娒1,2,杨俊兴1,2,杨军1,2,万小铭1,2,孟晓飞1,2,陈同斌1,2,何孟轲1,2,3,周小勇4,徐铁兵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瑞美德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盐胁迫下八宝景天不同生态型对土壤中Cd积累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孟晓飞1,2,郭俊娒1,2,杨俊兴1,2,杨军1,2,郑国砥1,2,乔鹏炜3,卞建林4,陈同斌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省典型工业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李光辉1,成晴1,陈宏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石灰配施有机物料修复酸性Cd污染稻田[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于宗灵,陈威,赵然,李中宇,董英莉,张蕊,王业耀,金小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松花江干流2014~2019年夏季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熊子怡1,郑杰炳2,王丹2,王富华1,王蓥燕1,王子芳1,高明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不同施肥条件下紫色土旱坡地可溶性有机碳流失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王龙飞1,程逸群1,胡晓东2,朱金鑫1,李轶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代表性水源地抗生素及抗性基因赋存现状[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郭文凯,李光耀,陈冰,夏佳琦,张瑞欣,刘晓,朱玉凡,陈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市高分辨率人为源排放清单建立及在WRF-Chem中应用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李光耀,陈强,郭文凯,张瑞欣,夏佳琦(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正交试验的臭氧及其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及控制方案[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谢放尖1,陆晓波2,杨峰1,李文青3,李洁1,谢轶嵩1,王艳1,刘益和1,王庆九1,胡建林4,5(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017年春夏期间南京地区臭氧污染输送影响及潜在源区[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闫苗苗,张海涵,黄廷林,宗容容,刘凯文,苗雨甜,杨尚业,黄鑫,王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层型水库藻类季相演替的细菌种群驱动机制[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杨旭1,2,蔡子颖1,2,韩素芹1,2,史静3,唐颖潇1,2,姜明3,邱晓滨4(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天津市气象探测中心;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基于无人机探空和数值模拟天津一次重污染过程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李军1,2,3,赵一1,3,邹胜章1,3,蓝芙宁1,3,樊连杰1,3,谢浩1,3,秦月1,3,朱丹尼1,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河北省水质工程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会仙岩溶湿地丰平枯时期地下水金属元素污染与健康风险[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王惠艳1,2,3,曾道明1,郭志娟1,2,3,成晓梦1,彭敏1,2,3,孙跃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天然富硒土地划定的富硒阈值[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郑顺安1,2,3,吴泽嬴1,2,杜兆林1,2,3,倪润祥1,2,姚启星4(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业农村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重点试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风化煤组配改良剂结合水分管理对水稻根际土壤与稻米甲基汞含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赵伟1,高博1,卢清1,钟志强1,梁小明1,刘明1,马社霞1,孙家仁1,陈来国1,范绍佳2(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06~2019年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趋势[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靳玉婷,李先藩,蔡影,胡宏祥,刘运峰,付思伟,张博睿(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稻-油轮作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夏文建,张丽芳,刘增兵,张文学,蓝贤瑾,刘秀梅,刘佳,刘光荣,李祖章,王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环境宜春观测实验站).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