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昕竹1,2,贡璐1,2,唐军虎1,2,罗艳1,2,丁肇龙1,2,朱海强1,2,张涵1,2,李蕊希1,2(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方治国1,谢俊婷1,杨青1,卢烨桢1,黄海1,朱芸娴1,尹思敏1,吴鑫涛1,都韶婷2(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树人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低分子有机酸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与机制[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张剑1,孔繁艺2,卢升高2(浙江省温州市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管理站;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无机钝化剂对镉污染酸性水稻土的修复效果及其机制[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郑航1,叶阿忠1,2(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福州大学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的减排效应:基于城市群视角[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白梓函,吕连宏,赵明轩,张楠,罗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减污降碳效应及其实现机制[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嵇晓燕1,侯欢欢2,王姗姗3,杨凯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科邦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近年全国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范梦苑,黄懿梅,张海鑫,李好好,黄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湟水河流域地表水体微塑料分布、风险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赵春红1,2,申豪勇1,王志恒1,梁永平1,赵一1,谢浩1,唐春雷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汾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胡志娥1,2,肖谋良2,丁济娜2,季剑虹2,陈剑平2,葛体达1,2,鲁顺保1(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覆膜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马垒1,李燕1,魏建林1,李子双2,周晓琳2,郑福丽1,吴小宾1,王利1,刘兆辉1,谭德水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真菌群落、酶活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李沈鑫1,邹滨1,张凤英2,刘宁1,薛琛昊1,刘婧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区的遥感精细划定与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裴成磊1,2,3,4,谢雨彤5,6,陈希5,7,张涛1,2,3,8,邱晓暖4,王瑜9,王在华10,李梅5,6(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广州市冬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郑飞1,2,郭欣1,2,汤名扬1,2,朱冬3,董四君1,2,康乐1,2,4,陈兵1,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白洋淀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杨剑洲1,2,龚晶晶1,2,王振亮1,2,高健翁1,2,杨建坤3,胡树起1,2,唐世新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海南岛半干旱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富集因素、健康风险及来源识别[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张华兰1,2,于瑞莲1,2,万瑞安1,胡恭任1,2,黄华斌3,吴雅清4(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华侨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环境监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华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九龙江口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方利江1,杨一群2,叶观琼2(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省2008~2018年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陈玉玉1,张光全2,张杨3,李明凯1,郝佳欣1,熊有才1,李崇霄4,曹靖1(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农业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累积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高艺伦,方芳,唐子超,张蕊,蒋艳雪,郭劲松(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三峡库区澎溪河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孙亚荣1,王亚娟1,赵敏1,薛文艳1,梁思琦2,刘乐2,刘超1,陈云明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湿度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姜志翔1,崔爽1,2,张鑫1,郗敏1,孙德茂3(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青岛市环境卫生发展中心).基于Meta-analysis的生物炭对土壤硝态氮淋失和磷酸盐固持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吕晓立1,刘景涛2,3,韩占涛4,朱亮2,李海军5(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省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城镇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高锰地下水赋存特征及成因[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鲁涵1,2,3,曾妍妍1,2,3,周金龙1,2,3,孙英1,2,3(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喀什噶尔河下游平原区地下水咸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王雨旸1,杨平恒1,2,张洁茹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重庆金佛山岩溶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老龙洞地下河流域硝酸盐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识别[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欧阳添,赵璐,纪璐璐,杨宋琪,郑保海,杜雨欣,李佳欣,李玉鑫,施军琼,吴忠兴(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蓝藻水华过程中优势种群演替模式、效应及驱动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吕萍1,2,李慧莉1,徐勇3,郑效旭2,黄振华2,王聪2,徐圣君2,4,庄绪亮2(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费县分局;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营养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藻际细菌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王林,王姝歆,曾祥英,何杨,黄雯,郑世界,张建强(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老化作用对微塑料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及其机制[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蔡影,付思伟,张博睿,胡宏祥,刘文雯,俞金涛,贾临东,刘运峰(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秸秆连续还田配施化肥对稻-油轮作土壤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黄巧义1,黄建凤1,黄旭1,吴永沛1,李苹1,付弘婷1,唐拴虎1,刘一锋2,徐培智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早稻秸秆还田和减钾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陈凯鹏1,韦菊娴1,2,陈丹3,王聪1,2,沈健林2,李勇2,吴金水2(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双季稻田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李胜君,胡菏,李刚,王蕊,赵建宁,张贵龙,修伟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化肥减量与有机物料添加对华北潮土微生物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和氮转化遗传潜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