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梦洁1,2,刘道1,2,梁飞2,3,李全胜2,王国栋2,贾宏涛1(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揭膜时间对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2期
  • 王景超,刘金凤,于燕萍,徐楠,田静,张君,张娟(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玉米YUCCA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2期
  • 张明达1,2,张国强2,王克如2,谢瑞芝2,侯鹏2,明博2,薛军2,李少昆1,2(宁夏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种植密度和灌溉量对西辽河平原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张志方1,张素娟2,张守林1,王良发1,章慧玉1(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高抗南方锈病玉米自交系浚M9的选育与应用[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魏鹏程1,2,陈杜3,罗英舰4,郑迎霞1,杨锦越5,罗上轲6,程乙1,王安贵5,宋碧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黔南州种植业发展中心;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余庆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基于AMMI和GGE双标图的贵州不同生态区春玉米丰产性稳产性和试点辨别力评价[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向午燕,董智,冯晨,蔡倩,张哲,郑家明,白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杨俊刚1,2,安文博1,3,连炳瑞1,3,邹国元1,2,王激清2,3,孙焱鑫1,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后土壤氮素供应与损失特征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贝凯月1,向春阳1,赵秋2,田秀平1,张茜1(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绿肥翻压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玉米吸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杨校文,常立国,杨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玉米穗腐病真菌毒素污染抗性遗传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刘志浩1,2,赵怡锟2,梁紫越2,3,许理文2,王凤格2,路运才1(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利用InDel标记基于玉米胚乳基因型的亲子鉴定方法[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杨志武1,2,卜晋玲1,盛麒凝1,李庆1,2(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玉米生产效率差异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刘泰鸽,范静(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业化程度对玉米种植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丁琪1,文浩楠2,侯丽薇1,杨艳涛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对家庭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曾涛1,魏鹏程1,魏盛1,付敬锋1,陈杜1,郑迎霞1,王安贵2,张军1,程乙1,宋碧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贵州不同生态区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王立春,隋鹏祥,高玉山,侯云鹏,徐晨,刘剑钊,邓奥严,徐文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吉林省玉米生产中水分高效农艺技术途径与模式探索[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周秋琴1,董亚琳2,周小辉2,代秀云2,路运才1,王薪淇2(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5份糯玉米改良系呈味氨基酸的配合力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吕仁瑶1,2,朱金洁2,刘昌林2,谢传晓2,邹华文1,祁显涛2(长江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建立与优化[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杨媛1,2,刘亚苹1,2,王建华1,张红伟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QTL定位和转录组分析揭示玉米开花期的遗传基础[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丛孟菲1,胡洋1,唐光木2,徐万里2,孙霞1,3,贾宏涛1,3(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施用生物质炭6年后对玉米生长前期养分吸收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朱维佳,李广浩,杨欢,陆卫平,陆大雷(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鲜食糯玉米品种热力学特性评价[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温鹏飞,高晨凯,郭锦英,王江南,关小康,王同朝(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RCP情景下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夏玉米减产风险评估[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张晓驰1,赵子航2,于宁宁2,侯汉学1,任佰朝2(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饲用和青贮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程松1,展文洁1,2,袁静超1,史旭曾1,梁尧1,张水梅1,刘松涛1,张畅1,任军1,刘剑钊1,蔡红光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播期对吉林中部春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分配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刘小迪,马周杰,何世道,黄宇飞,姚远,孙艳秋,高增贵(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北方玉蜀黍黑粉菌交配型a位点鉴别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 张欣欣1,2,程文1,王志武1,赵苏娴1,卢增斌1,唐媛1,丁照华1,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PR蛋白在玉米子粒发育中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