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文芮,张妍,石雯敏,张成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渭河流域关中段地下水硝态氮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刘书颖1,张翔1,徐晶1,谷芳华1,贾海峰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绵城市水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基于冗余分析的城市河湖水污染成因及尺度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李冬1,李悦1,杨敬畏2,李雨朦1,张杰1,3(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提高SBR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性能的策略调控[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叶盼青1,阿不都艾尼·阿不里1,2,孙小丽1,哈力旦·艾赛都力1(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新新新新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壤重金属来源及污染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武照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CVM在中国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周实际1,孙慧洋1,李颖臻1,袁航1,冯亚松2,杨玉玲1,杜延军1(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污染土壤稳定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徐新扬,杨扬(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碳交易政策下的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减排随机演化博弈[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田稳1,宗大鹏1,方成刚2,王成尘1,王健敏3,向萍1(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云南省创新团队;通海县农村环境保护能源工作站;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西南典型菜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和毒性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徐海保1,2,马楠1,2,杨争1,2,彭龙1,2,谢林宏1,2,何瑶1,2,陶江川1,2,洪娟1,2,王俏巧1,2,王伯光1,2,毕新慧3,4,5(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华南高山背景地区黑碳云内清除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屈垚1,2,刘卉昆1,周岳1,张勇1,时迎强3,师菊莲3,王楠3,朱崇抒1,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西安冬季大气棕碳光学特征及辐射强迫[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浦静姣1,徐宏辉1,姚波2,张超3,单萌4(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衢州市气象局;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三角地区全氟温室气体本底特征及来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谷涵1,石金辉1,2,高会旺1,2,姚小红1,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亚洲大陆流出羽中气溶胶磷的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朱慧晓1,2,朱仁果1,2,程丽琴1,2,潘媛媛1,2,鲁承绍1,吴智辉1,李静雯1(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南昌市PM2.5中结合氨基酸的浓度组成及来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邸敬涵1,温宗国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全球稀土贸易的资源环境净效益与公平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易航1,顾蔚译1,孙晋婕1,刘蓓蓓1,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良种补贴政策的环境效应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董桃杏1,2,张国森3,杨劭1(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金鱼藻过氧化物酶降解双酚A的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姚淑华1,雍玉玲1,李士凤1,王海博1,吕洪涛2,石中亮1(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工业排放重金属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Fe(Ⅱ)、Fe(Ⅲ)对砷与不同分子量腐植酸络合性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庾俊杰1,2,3,徐慧1,3,孙鸿燕4,金之源1,2,王东升3,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絮体老化与调节对回流进水及混凝的影响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王子婕1,2,徐慧2,庾俊杰2,赵传靓1,2,王东升2(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颗粒物对混凝过程及超滤膜污染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夏鹏1,2,张为波3,巢铸2,郭飞2,李忠玉1,白英臣1,2(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质参数对功能化石墨烯在水中凝聚行为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廖雅萍1,张珊珊1,吴超1,袁迁1,王明新1,2(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省石油化工安全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PRB活性介质球磨硫铁矿去除硝基苯[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崔瑞娟,杜新强,冶雪艳(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水人工回灌水化学因素对生物堵塞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宋久浩,吴乃瑾,李培中,张骥,李翔,荣立明,王海见,宋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两种修复模式下CAHs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对照[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关娟娟,陈爱侠,卫潇,张奕轩,胡蕊蕊,张磊(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多孔碳吸附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田雪力,李仲瀚,杨凤霞,韩秉君,张克强(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铜对蚯蚓转化牛粪过程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朱铭珠1,2,姚光远1,刘玉强1,徐亚1,刘景财1,黄启飞1,杨延梅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填埋场HDPE膜漏洞靶向电动修补技术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黄兴华1,2,李勖之1,王国庆1,姜锦林1,龙涛1,王小治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保护陆生生态的土壤铜环境基准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谢培1,孙宁1,方源2,王丽婧1,李虹1,乔飞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水库水动力分区及总磷标准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王刘炜,杨小东,侯德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裂隙介质VOCs赋存迁移特征与场地修复难点[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 姜枫1,冯显露2,王鹏飞1,姜霞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碳基吸附剂原位吸附底泥重金属离子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