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冷雪晨1,陈红1,2,3,边子茗1,史攀1,黄于飞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心理学与社会发展中心).超重女性对食物信息加工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张湘一1,2,邓磊1,喻寒兵3,陈锡友1,丁道群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得失不对称:跨期选择中自我-他人决策差异[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高旭亮1,王芳1,2,龚毅1(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多级计分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新选题方法[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王英杰,谢庆斌,李燕,朱晶晶(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依恋回避与学前儿童孤独感的关系:同伴拒绝的中介作用和师幼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钱国英,杜媛,许晓晖(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同胞共情:特点、影响因素及理论机制[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吴云龙1,张玉柱1,2(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群体一定贬损吗:来自蒙古族和汉族群体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林无忌,孟迎芳,林静远(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任务转换中惯性激活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刘佳宁1,2,3,4,吴奇1,谢涛1,俄眉1,王金霞1,2,3,4,雷怡1,2,3,4(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深圳市情绪与社会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应激激素对恐惧消退作用的神经生理机制[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许志炜1,Yansong Hu2,孟莎3,程诗琦3,张硕毅1,程静杨1(湖北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华威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湖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消费者购买决定与前额叶脑活动的不对称性——来自EEG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杨磊1,高红丽2,郭君君1,匡子翌1,胡祥恩1,3(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新乡医学院心理学院;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he University of Memphis).多项式加工树模型次序约束的量化分析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卢凤1,2,曾凡林3(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输入方式对学语前聋生语篇理解的影响:文本和测题类型的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宋永宁,俞晨曦,夏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自闭谱系障碍:一种主动性的社会认知控制缺陷[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舒跃育1,王雪婵1,郑剑虹2,石莹波1,汪李玲3,袁彦1(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心理学系暨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作为分支学科的心理传记学:当前困境与应对[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李梦霞1,李旻烨2,王迪1,乔福强3,张恩涛4,聂爱情2(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视觉和言语空间信息共同作用下SNARC效应的空间参照特点[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李其容1,2,李春萱1,段勇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复杂目标实现过程中进展感知与努力的因果关系:基于潜在差分模型的分析[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赵益1,何东军1,2(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眼跳的双相调节理论的行为证据[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李天虹,李昀松,吴岩(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三、五年级儿童形声字识别中形旁和声旁家族效应[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刘肖岑1,何祺1,窦东徽2(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双人合作类电子/传统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1,第3期
  • 楚啸原1,曾攀2,许俏3,赵惜雨4,雷雳2(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研究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朋友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张亚利1,李森1,俞国良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错失焦虑与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交叉滞后分析[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聂琦1,张捷1,彭坚2,毕砚昭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连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多重任务倾向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王杨阳,杨婷婷,苗心萌,宋国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非工作时间使用手机工作与员工生活满意度:心理脱离的中介作用和动机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董波1,陈艾睿1,张明1,2(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机器学习在解决过拟合现象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刘勤学1,2,3,胡琼1,2,3,祁迪1,2,3(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隋雪,杨博,孙富,李雨桐(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道德判断过程中的情理相争或情理相融——来自行为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周静1,杨莹1,周天爽1,孙兰2,崔丽娟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权力感与亲社会倾向:自我获益的中介和情境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李梦文,王登,贺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对老年人认知表现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熊素红1,张全成2(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越近越诱惑?感知食物空间距离对消费欲望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叶宝娟1,杨雪1,陈传升2,杨强3(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院;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心理与社会行为系;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学生受欺负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和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