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利孝1,蔡鸣1,宋健1,李伟文1,2,王卫仑1,2(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深圳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深圳市阴香类行道树风致失效模式及失效风速预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许友善1,林广宏2,赵晗3,谢亚恩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受灾区域卫星遥感监测的条带分解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朱才辉1,2,3,邱嵩2,石卫2,3,李俊连4(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陕西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几类传统改性生土的耐久性及微观结构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曲美慧1,2,涂钢1,2,冯喜媛1,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961-2019年东北地区作物生长不同阶段极端干期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甘梦云1,梁建文1,李东桥1,赵华2(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基于壳-弹簧模型的预制地下管廊横向抗震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刘姝昱,刘鑫,刘涛,樊毫军,曹春霞(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城市震后应急食品供应优化调配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凡姚申1,窦身堂1,裴洪杨2,于守兵1,韩香举3,陈沈良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下游河道与河口治理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河三角洲侵蚀灾害与应对策略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万远春1,于彦彦1,丁海平1,胡颖平2(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苏州立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考虑不均匀地壳构造的四川盆地地震动模拟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唐亮1,2,刘书幸1,2,凌贤长1,3,刘正滨4,陈平山5,傅晓蕾6(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寒区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土体液化过程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马美帅1,王延伟1,汪祚赚1,赵庆旭1,潘代洪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南江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张蕾,闫吉祥,曹净,桂跃(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基于变异性分析的滇池泥炭土的小范围空间分布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师满江1,2,宁志中2,曹琦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四川长宁MS 6.0地震后民众恢复重建需求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寇佳亮1,2,李勇杰1,张亚茹1,张嘉玮1,周恒3(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卤水长期浸泡下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强度衰减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王振宇1,赵培培1,谢志南2,3,薄景山1,2,3(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川滇甘陕地区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谭丹,黄玉霞,沙宏娥(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省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张昊宇1,2,黄勇1,2,汪云龙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倾斜摄影建模的硫磺沟铁路桥震害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刘超1,2,曹博召1,2,王健2,任艳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WEPP模型的工程堆积体不同堆置方式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韩冬卿(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长时动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响应试验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2期
-
耿丹,涂宽,谌华,郑健(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SBAS-InSAR和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结合的矿区地表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赵娅君1,郑粉莉1,2,姚亚庆1,张加琼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78-2018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吴季寰1,2,张春山1,3,4,杨为民1,3,4,孟华君1,3,4,郭涵1,2,万飞鹏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陕西宝鸡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于熵权变异系数融合算法和FLO-2D的朱家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王志斌1,肖艳姣1,王珏1,吴涛2(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中心气象台).基于卷积神经网和SVM雷电监测预警[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郭爱斌1,刘斌1,付林1,高少辉1,金洋2,杨志平2(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医院).航空应急救援立体协同关键技术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李凡1,薛晔1,李丽石2,陈志芬3(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石家庄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街区尺度下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火灾风险研究 ——以石家庄市中心城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许瀚卿1,2,3,谭金凯4,李梦雅1,2,3,王军1,2,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基于Copula函数的沿海城市雨潮复合灾害风险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贺建清1,林孟源1,陈立国2,3,王朦1,胡惠华4,陈秋南1(湖南科技大学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测省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考虑围压影响的湖相软黏土K0固结经验蠕变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黄武彪1,2,栾海军1,3,李大成4(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基于时空融合技术的森林火灾遥感动态监测[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赵东升1,靳京2,吴绍洪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曲线构建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杨雯倩1,2,3,史培军1,2,4,5,张钢锋1,2,4,杨胜利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西安高温热害人口暴露量及其受灾指数预估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
孙聿卿1,郭晓军2,3,陈兴长1,张菊1(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汶川地震灾区小流域洪水模拟及不确定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