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祥虎,王思懿(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文化记忆·普及美育·化育人生:中小学影视教育价值的三度面向[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2期
-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学术视域下的新传播、新趋势与新思考 ——2021年传播学研究的8个关键词[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2期
-
赵立敏1,符晴雅2(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省广告公司).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及信任度调查[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2期
-
李海文,王牧耕(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地方主流媒体非遗报道的标题研究* ——以《福建日报》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2期
-
张帅,马博文,盖姣伊,段超平,王昕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视域下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及实践现状[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2期
-
王长潇1,王丹敏2,张冰君2(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来教育学院).网络短视频社区的空间生产与身份认同[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缘起、理路及再思考[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刘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图像时代的修辞之道:理解人在修辞意义上的存在方式[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褚金勇(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旋转的新闻场: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反转与舆论效应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方宁兰,徐丹(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新时代传媒专业“五维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以“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孙金华(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融视频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杨惠,戴海波(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记忆·情感·信仰:仪式性文化节目构建政治认同的实践图景* ——以《闪亮的坐标》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王心明,徐明(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纪录电影《四个春天》的符号化影像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郝月芬,王小涵,梁思思,寇璇,逯真真(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浅谈中国教育电视台对课程录制的追求[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殷玉强(常州广播电视台).再谈广播节目节奏及其合理把控[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谢鸿(湖南教育电视台工会办公室).创新教育电视媒体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张晓瑜(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心).解构与重构 ——新媒体、新技术对传统的电影观影审美意境的影响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张晓凡(云南广播电视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县级融媒体网络舆情引导探究 ——基于云南省瑞丽市突发疫情事件的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王琦,郭子萱(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注视与介入之间:试论想田和弘纪录片的形式特征[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韩云杰1,王四新2(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经济对外传播叙事表达与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王树伟1,刘御廷2(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分社).创新科技教育融合出版模式初探 ——以“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项目”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毕研韬(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海南三略传播研究院).“真相坍塌”时代传播学教师的使命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张志君(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编辑部).试论红色口号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张兵娟,李涵(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由知而信、由信而行 ——当代大学生礼文化认知与文化自信现状考察[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欧亚(外交学院;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网络与新媒体”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之作 ——简析喻国明、曲慧的新作《网络新媒体导论》[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
张涵(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组委会).科学传播“赋能不足”问题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