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想(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中国文化符号的海外传播及其启示 ——以汉朝文化符号在罗马的传播为鉴[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陶儒彪(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周人天命观初探 ——以《诗经》为中心的考察[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张师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与中国精准扶贫[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吴皎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浅谈历史剧《觉醒年代》的人物刻画和象征意蕴[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王雨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语境下传统服饰文化创新范式探析[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张夏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刘大伟(濮阳市博物馆).黄河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研究[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凌礼清(昆明理工大学).浅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胡永明(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诗经》看古代女子的情爱观[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郑芙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单向度社会中的女性主义 ——马尔库塞女性主义思想研究[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丁亚宁(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吴小婧(广西外国语学院).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及其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李书依(辽宁师范大学).论《美狄亚》中的女性主义[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尹敬红,张琦(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艺术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以职业教育学校开设戏剧形体操课程为例[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王婧惠(山西传媒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文化主题教育研究[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李超(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新媒介赋权视域下强与弱的哲学思考[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邱庆蓉(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刘霞(谢菲尔德大学).论汉娜·阿伦特的“平庸的恶”[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许娜(内蒙古工业大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沙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无为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孙若萱(曼彻斯特大学).目的论视角下《瑟茜》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探讨[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央珍(民族文化宫).新时期民族文化博物馆宣教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何好,郝继东(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道-圣-文”话语模式下的杜预经学与文学研究[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杨晓丹(吉林职工医科大学).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变迁与广告发展新趋向[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林逸萱(福建博物院).文化博物馆如何讲好文物故事[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庄振楠(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下翻译与话语创新研究现状及建议[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刘雪娟(金昌市委党校).金昌市镍都工业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浅议[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吴春叶(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独特性质[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
焦敏(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VO1+O2”构式与中国人的动静观[J].文化学刊,2021,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