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波1,李天良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曹魏时期屯田制度与芍陂水利工程发展延续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3期
-
李明珠(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徐州地区西汉时期陶猪圈的发现与问题讨论[J].农业考古,2022,第3期
-
冯薪羽(南京博物院).从西安地区唐墓出土牛俑看唐代中国对牛的利用[J].农业考古,2022,第3期
-
凌焰1,汪晓2(萍乡学院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天佑中学).清代乡村育婴堂运作实态研究——以江西萍乡新发现的育婴图册为中心[J].农业考古,2022,第3期
-
陈婷,杨宁(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农事、实学与物理:方以智《物理小识》农学知识述论[J].农业考古,2022,第3期
-
刘晓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张月琴(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万里茶道山西段的市镇、茶叶贸易及历史意义[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黄祥深,谭雅云(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茶叶贸易政策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于转利(西藏民族大学).试析近年来中国茶产业生产效率研究进展[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袁帆1,2,林帜3(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大连理工大经管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茶的象征性价值与符号消费[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马建堂(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施茶”文化源流及其社会功能[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王福昌(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所).明至民国广东茶史研究三题[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赵国栋(西藏民族大学).边疆治理的多维逻辑:“以茶羁縻”的历史进程与启示[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冯天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禅茶的基本范畴阐释[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李鸿飞1,谢丹妮2(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茶马互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以天水罐罐茶技艺为例[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常俐丽,吕才有,王元元(云南农业大学).论云南多民族茶歌的文化价值[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韩冀宁1,霍维洮2,3,曹艳梅4(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大学西北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论“宝货”源流与民族八宝茶文化[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陈晓鸣(江西师范大学).近代九江茶叶贸易效益分析* ——以海关资料为中心[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曹茂(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各民族茶历史文化遗产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吴琛,田皓文(天津城建大学).清漪园茶陈设及其文化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宋孟丹,朱宏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元代城市饮茶风尚新探[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宋时磊1,2,颜婷婷3(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汉语写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质量橱窗:近代博览会与中国外贸茶的品质兴衰[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曹建南(上海师范大学).日本“茶十德”集说[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安微娜(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万里茶道山西段路线的形成与探讨[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汪琼1,郑建新2(黄山市委党校信息中心;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徽州茶文化研究中心).万里茶道上的祁红三大遗产[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
杨艳如,冯文开(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宋茶诗与文人茶会[J].农业考古,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