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慧1,陈丽娜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场域理论观照下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陈清华1,王开松2,靳华伟2,朱增宝2(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多科性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朱军(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问题的透视与改革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郭名静1,熊鑫2,高琼3,夏雯4(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信息技术系;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办公室;武汉市第十七初级中学;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2+1”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陈锡坚(肇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中通识教育课程的建构[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刘亦晴(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地方行业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调查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周向阳1,2,陈克现3(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务处).美国马里兰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张爱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国大学生荣誉制度的缘起[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常琳(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移动媒介环境下大学语言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郭金创(山东工商学院党委).大学校园文化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在逻辑[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朱前婷,姚琳(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宗教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王永义(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匡亚明大学文化建设思想及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黄蓓蓓(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于慕课平台的大学生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建构[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徐柱柱1,伍绍杨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中部六省普通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基于1998-2013年发展现状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崔亚楠(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税收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陈恒敏(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主体视角下学校归属感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速成(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的机制探索——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李东,刘伟(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晚清时期留学教育的发展及特点[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李柱朋1,毕宪顺2(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鲁东大学党委).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建设路径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
(《煤炭高等教育》编辑部).订阅启事[J].煤炭高等教育,2017,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