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立武(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实验观测站/福建省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福建省南方经济作物遗传育种与多用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中心).专题导读: 加强麻类作物基因组学研究, 推动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及种质创新[J].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王慰亲1,唐启源1,陈元伟1,贾巍1,罗友谊1,王小卉1,郑华斌1,熊娇军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水稻机械精量有序抛秧栽培的产量形成和生长发育特征研究[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吴雅薇,蒲玮,赵波,魏桂,孔凡磊,袁继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花后碳氮积累与转运特征[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王一帆,殷文,胡发龙,范虹,樊志龙,赵财,于爱忠,柴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间作小麦光合性能对地上地下互作强度的响应[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李杰华1,2,端群1,2,史明涛1,2,吴潞梅1,2,柳寒3,林拥军1,吴高兵2,范楚川1,2,周永明1,2(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新型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创制及其鉴定[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董明辉1,2,陈培峰1,江贻2,3,曹鹏辉1,宋云生1,顾俊荣1,谢裕林1,乔中英1,张文地2,3,黄丽芬2,3(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马贵芳1,满夏夏1,张益娟2,高豪1,孙朝霞1,3,李红英1,3,韩渊怀1,3,侯思宇1,3(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谷子穗发育期转录组与叶酸代谢谱联合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唐鑫,李圆圆,陆俊杏,张涛(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蓝型油菜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60S花药败育的形态学特征和细胞学研究[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姚佳瑜1,2,于吉祥1,2,王志琴1,2,刘立军1,2,周娟1,2,张伟杨1,2,杨建昌1,2(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内源油菜素甾醇对施氮量的响应及其对颖花退化的调控作用[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刘秋员1,2,周磊1,田晋钰1,程爽1,陶钰1,邢志鹏1,刘国栋1,魏海燕1,张洪程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中熟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性状的相互关系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黄宁1,惠乾龙2,方振名1,李姗姗1,凌辉1,阙友雄2,袁照年2(玉林师范学院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蔗β-胡萝卜素异构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定位和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王吴彬1,童飞1,2,KHAN Mueen Alam1,张雅轩1,贺建波1,郝晓帅1,邢光南1,赵团结1,盖钧镒1(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综合)/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豆根部水压胁迫耐逆指数遗传体系解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文钦,贾思思,王加峰,黄翠红,王慧,陈志强,郭涛(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稻单倍体诱导基因OsMATL突变体的创制与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贺军与,尹顺琼,陈云琼,熊静蕾,王卫斌,周鸿斌,陈梅,王梦玥,陈升位(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小麦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其突变性状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马欢欢,方启迪,丁元昊,池华斌,张献龙,闵玲(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GhMADS7基因正调控棉花花瓣发育[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葛敏,王元琮,宁丽华,胡梦梅,石习,赵涵(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氮响应转录因子ZmNLP5影响玉米根系生长的功能研究[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吴然然,林云,陈景斌,薛晨晨,袁星星,闫强,高营,李灵慧,张勤雪,陈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绿豆雄性不育突变体msm2015-1的遗传学与细胞学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吴冰卉,王桂萍,王玉斌,李召虎,张明才(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ACC处理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响应氮素供给的调控效应[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姜朋1,2,张旭1,3,吴磊1,何漪1,张平平1,马鸿翔1,孔令让2(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宁麦9号/扬麦158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遗传解析[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程艳双,胡美艳,杜志敏,闫秉春,李丽,王祎玮,鞠晓堂,孙丽丽,徐 海(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方超级粳稻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减氮对辽粳5号/秋田小町RIL群体茎秆维管束、穗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J].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郑迎霞1,陈杜1,魏鹏程1,卢平2,杨锦越3,罗上轲4,叶开梅1,宋碧1(贵州大学农学院;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余庆县农业农村局).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1,第4期
  • 赵佳佳1,2,乔玲2,武棒棒2,葛川1,乔麟轶1,张树伟1,闫素仙2,郑兴卫2,郑军2(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有机旱作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省小麦苗期根系性状及抗旱特性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