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侯雨婷(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在+处所”句法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孙佳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传统家训中的德育内涵及时代价值[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张媚东(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游戏体的另类书写:论李清照《打马赋》辨体、尊体意识[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本刊编辑部.投稿指南[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张朋,郑小凤(红河学院体育学院).红河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孙东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农业文化遗产地村寨环保制度创新 ——基于“阿者科计划”的人类学讨论[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顾恩平(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思政部).精准思政:高校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探赜[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白云敏(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考述[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周庆,罗银伟(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红河县彝族乐作舞生态学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李琪,许丹桂(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二十四节气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袁塽(云南大学文学院).生存、生态与精神的三重困境:《怀念狼》《狼图腾》中人狼关系的考察[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项青1,梁娟美2,3(熊本大学文学部;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文系).百越文化圈民族龙母卵生神话源流考——《鸿庞氏传》越南始祖卵生传说的解读[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胡安琪(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边境少数民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案三制”优化进路创制——基于SWOT分析模型[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孙淑军,许晓辉(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及效率的实证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李权,黎玲花,毛志伟(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尼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历史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曹鲲,徐睿(云南民族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新时代民族高等院校参与跨境教育合作的策略选择与功能定位[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金丹(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泰国经济特区竞争力及对越南的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高伟(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汉英法融合式多项定语对比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袁愈宗(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比较视域下的《画皮》与彝族叙事咒祝诗《孜孜尼乍》[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周奇,王琴(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意义、实际困难与实践策略[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和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文学院).普米族谚语的伦理价值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蓝长龙,蒙元耀(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壮族与黑泰人家祖信仰比较研究——基于宗教人类学的分析视野[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张艳(红河学院人文学院).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探析 ——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焦占营,桑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犯罪低龄化应对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杨晓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德昂语风吹坡话音系及其语音特点[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胡文涛(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我国常见犯罪的动态分析 ——以近25 年官方数据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王沣(红河学院宣传部).跨界视域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红河学院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施银慧,黄鑫(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彝枝独绣”:民族文化助力彝区乡村振兴的牟定实践[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 丁一(哈尔滨音乐学院管弦系).音乐与文学的内在关联性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