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一民1,张怀1,2,3,石耀霖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种求解黏弹塑性介质流动的全隐格式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8期
-
刘梦丽1,2,宋海斌1,2,张锟1,2,孟令寒1,2,范文豪1,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恒春海脊附近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8期
-
李荣兴1,2,夏梦莲1,2,谢欢1,2,郝彤1,2,乔刚1,2,刘世杰1,2,冯甜甜1,2,田一翔1,2,安璐1,2,童小华1,2,赵爱国1,2,李洪伟1,2,王晓峰1,2,骆舒蕾1,2,常甜1,2,崔浩田1,2,李国君1,2(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同济大学空间信息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应用中心).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变化的卫星遥感监测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8期
-
万永革1,2,3,黄少华1,王福昌1,许英才4,余海琳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2022年门源地震序列揭示的断层几何形状及滑动特性[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刘英昌1,2,唐杰1,2,高翔1,2,孙成禹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黏弹性VTI介质微地震数据目标导向裂缝染色逆时偏移[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包丰1,林融冰1,2,张宫博1,2,吕昊1,2,陈晓东1,张丽娜3(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淮南深地实验室分布式光纤地震立体台阵观测数据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封强,潘保芝,韩立国(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卷积降噪自编码器和Softmax回归的微地震定位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宋欣悦1,2,刘国昌1,杜婧3,迟麟1,王志勇1,时岚婷1,王依萌1,王兴宇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长城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基于面波频散曲线聚类分析的近地表横波速度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王亚洲1,汪宏年1,康庄庄1,殷长春2(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微分算子展开与耦合势三维有限体积法快速计算随钻超深前视电阻率测井响应非线性Born逼近[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丁祎天1,2,胡进军1,2,张辉3,靳超越1,2,胡磊1,2,王中伟1,2,汤超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基于多参数驱动机器学习的实时地震烈度预测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王婕1,申旭辉1,2,杨艳艳1,泽仁志玛1,黄建平1,赵庶凡1,2,王桥1,鲁恒新1,郭峰1(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基于张衡一号卫星数据的中国区域岩石圈磁场球冠谐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宋晋东1,2,朱景宝1,2,韦永祥3,刘艳琼4,何斌1,2,李继龙1,2,李山有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机器学习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警的回溯验证[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熊成,叶秀薇,张严心,吕作勇,王力伟(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与减灾技术重点实验室).噪声HVSR法在OBS探测中的应用——以珠江口外海OBS台阵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李文莹,张勇,华思博,许月怡(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滑坡的摩擦力与正压力力偶的地震波场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刘国鑫1,2,沈鸿雁1,2,车晗1,2,王鑫1,3,李庆春4,李欣欣1,2,赵静1,2(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自适应对数螺旋路径萤火虫算法反演瑞雷面波频散曲线[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刘佳成1,张志勇1,周峰1,李曼1,欧塬圩2,杨磊3,易柯1(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福州高联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矿产勘查所).基于FCM聚类约束的直流电阻率法与地震走时成像法二维联合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史全岐1,张江1,乐超2,宗秋刚2,谢良海3,王慧姿1,韩晨尧1,傅越1,商文赛1,郭瑞龙1,田安民1(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地月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及其对月表物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方岩1,2,王雪1,2,陈卓奇1,2,李刚1,2,惠凤鸣1,2,程晓1,2(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极地环境立体观测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2011—2020年弗拉姆海峡夏季海冰漂移跟踪及变化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汤大委1,葛伟鹏1,袁道阳2,郑文俊3,胡才博4(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青藏高原北部历史强震对2022年门源MS6.9地震及后续地震库仑应力触发作用[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戚倩玉1,2,高静怀1,2,陈红灵1,2,高照奇1,2,黄研3,陈娟3,曹永亮3,王建花2,4(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基于门控循环单元主导的深度网络半监督地震衰减补偿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屈春燕,赵德政,单新建,岳冲,陈晗,吴东霖,刘恋,张国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昆仑山地震同震—震后效应与2021年玛多地震关系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唐兰兰1,王笋2,徐立1,刘善虎1,张艺峰1,姚道平2(中国地震局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福建省海洋地震观测中心).2018年台湾浅滩MW5.7地震的余震序列及发震构造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傅磊1,谢俊举1,陈苏2,张斌3,张旭1,李小军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四川地区场地放大系数特征分析及在强地震动模拟中的应用——以2022年芦山MS6.1地震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邵蓉波1,史燕青1,2,周军1,3,肖立志1,4,2,廖广志1,4,2,侯圣峦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反问题机器学习数据集的构建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梁萱,唐新功,余俊虎,胡文宝(“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滇东北地区三维电性构造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刘汉青,胡才博,赵桂萍,石耀霖(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利用热-孔隙流体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干热岩开发温度下降过程——以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干热岩开发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
赵秀宽1,2,3,李国主1,4,5,胡连欢1,4,3,解海永1,4,3,5,孙文杰1,4,3,5,李怡1,4,3,宁百齐1,4,刘立波1,2,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地球物理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基于GNSS观测的全球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及季节依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