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韶华1,2,赵暘春1,何美璇1,张伟1,刘熙宁1(燕山大学a.经济管理学院;b.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京津冀供给侧改革效率与供给侧改革区域协同的关系 ——基于变形地图和格兰杰因果检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2期
-
刘利利1,杨秀平1,王里克1,翁钢民2,张晓波1(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省旅游信息流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2期
-
杜欢政1,2,3,刘香玲2,王韬3(同济大学a.循环经济研究所;b.马克思主义学院;c.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农业废弃物能源化潜力与分布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2期
-
杨永菊1,2,乔旭宁1,2,郭静1,3,马腾1,张合兵1,2,牛海鹏1,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黄河流域耕地保护与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省不同主体功能区城镇扩张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2期
-
杨建坤1,2,何明卫1(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昆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通勤时间失调视角下的通勤满意度影响机制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2期
-
程明洋(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地理学视角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2期
-
钞锦龙1,赵德一1,李浩杰1,吴林栋2,杨朔1,李乐乐1(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山西省1981—2018年农业霜冻危险性时空变化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2期
-
彭雅丽1,孙平军1,2,罗宁1,刘菊1(西南大学a.地理科学学院;b.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育基地).成渝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特征与成因解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刘传明1,2,范观宇1,王呈祥1,2,毛广雄1,2(淮阴师范学院a.城市与环境学院;b.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性时空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李诗韵1,徐承红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侯贺平1,王靓2,任婉倩1,贾淑芳1(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数字足迹的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特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孙中瑞1,2,樊杰1,3,孙勇1,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群内和跨群双视角下成渝城市群合作创新网络时空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高湛,韦胜(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订单大数据的长三角公路货运网络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何田1,2,廖和平1,孙平军1,师满江2,刘愿理1,青丽波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省绵阳中学).西南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关系 ——以贵州省望谟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刘依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及异质性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王娟1,孟凤娇2,封洁洁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演化及机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李鹏1,2,虞虎3,李仁杰2,王英杰3,马楠4(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旅游资源格网化框架及其空间分析方法 ——以青岛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陆路正1,2,李君轶1,2,杨喜平1,2,陈宏飞1,2,常建霞1,2(陕西师范大学a.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b.陕西省旅游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基于UGC文本挖掘的城市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史焱文1,2,李小建1,2,3,张少楠1,2,陈强1,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城乡空间数据挖掘院士工作站;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基于河南省鄢陵县的案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张建波1,段利鹏1,史晓楠2,马佐澎2,李诚固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城市增长与收缩的分异特征、成因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黄翌,卢显晶,刘潇潇,施沪静(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市尺度老龄化直接影响因素的贡献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徐燕1,2,3,余斌4,陈水映1,2,3(南阳师范学院自然灾害遥感监测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乡村居民休闲空间变迁研究 ——以江汉平原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李裕瑞1,2,3,潘玮1,2,3,尹旭1,3,袁涛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镇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 ——基于江苏省抽样乡镇调查数据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张蕾1,汤昪1,陈艳红1,于婧1,聂艳2,陈豪杰2,由加3(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街道尺度下的零售商业中心热点识别与业态差异 ——以武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王子梦1,万红莲1,2,3,石雯洁1,何若楠1,赵小刚3(宝鸡文理学院a.地理与环境学院;b.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c.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基于女性视角的低碳旅游综合评价研究 ——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陈艺华,陈振杰,李飞雪,黄秋昊(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融合空间统计特征的长三角生态空间供需平衡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高燕1,2,孙根年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连续性赛事举办地居民获得感研究 ——一个对居民有限理性的检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刘学武1,王旭东2(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大村庄制”合并村庄脆弱性评估 ——以宁夏永宁县试验区为个案[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
杜金莹1,汪德根2(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住房价格与城市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度分析 ——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