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秋玲1,2,宋玉强1,陈乐1,2,潘志奎1(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陕西省县域旅游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宋世雄1,2,张金茜1,2,刘志锋1,2,何春阳1,2(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旱区城市扩展过程区位因素研究——以中国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詹建益1,黄观超2,周华3,段文松2,吴安安2,王文洁2,李婷2(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华北地区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余汝艺1,2,梁留科1,2,苏小燕2,张传才2(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村域尺度旅游效率空间分异及形成机理——以洛阳市375个旅游村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李禾尧1,2,何思源1,王国萍1,2,丁陆彬1,2,焦雯珺1,闵庆文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公园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邓祥征1,2,3,蒋思坚1,2,3,刘冰4,王泽昊4,邵卿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非均匀分布条件下碳排放与升温关系的统计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秦志琴1,倪云松1,姜晓丽2,王让虎3(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资源型地区工矿企业空间集聚与区域转型——以山西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唐芳1,2,李阳兵1,王权1,刘秀明2,王世杰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岩溶槽谷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李丰1,丁圆元2,蔡荣2(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食物转化视角下我国家庭食物浪费程度与影响因素——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熊锦惠1,岳文泽1,陈阳1,廖蓉2,方恺1(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面向SDGs的城市扩张多情景模拟——以“一带一路”中亚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张德军1,2,杨世琦2,王永前1,2,孙亮3,高阳华2,祝好2,叶勤玉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基于FY3C地表温度重建的多云地区旱情监测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陈谢扬,史兴民(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煤矿社区居民的资源开发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4期
-
王淑佳1,2,孔伟2,3,任亮2,治丹丹2,戴彬婷4(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河北北方学院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蒋正云1,胡艳1,2(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机制及优化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郝庆1,邓玲2,封志明3(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抗解问题与有限理性[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冀正欣1,2,3,王秀丽1,2,李玲1,2,关小克4,蔚霖1,2,许月卿3(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土地整治与生态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阳盆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钱龙1,李丰1,钱壮1,王灵恩2(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北差异视角下个体食物浪费行为——基于大学生高校食堂就餐情境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李鸣钰1,高西宁2,潘婕3,熊伟3,郭李萍3,林而达3,李阔3(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来升温1.5℃与2.0℃背景下中国水稻产量可能变化趋势[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李德山1,赵颖文2,李琳瑛1(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效率及其环境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孙永胜1,2,佟连军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杨钊,刘永婷,秦金芳,刘斌,王盼盼,刘世杰,徐致云(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长三角游乐型主题公园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欢乐谷、常州恐龙园、芜湖方特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马恩朴1,2,蔡建明1,2,林静1,廖柳文1,2,郭华3,韩燕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廖梦婷,魏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亚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发展潜力分析——基于GAEZ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王美知,魏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席茜1,丁赞2,叶润青3,牛瑞卿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基于FCE-AHP的黄石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袁源1,张小林2,3,李红波2,3,胡晓亮2,王亚华2,3(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基于位置大数据的村域尺度多功能性评价——以苏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段存儒,曾贤刚(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李在军1,胡美娟2,张爱平3,周年兴2(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工业生态效率对PM2.5污染的影响及溢出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李艳红,张立娟,朱文博,张静静,徐帅博,朱连奇(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方红豆杉地域分布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