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杜璇,刘于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念往昔以慰孤独:媒介技术怀旧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李华君,王沛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好中国故事”的对话哲学、话语间性与磨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杨悦1,曹月杪2(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深圳市科技评审管理中心专家事务部).传媒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周星1,2,吴晓钟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世纪中国艺术电影书写:记忆空间、空间副本与身份追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战迪(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短视频展演的数字审美与情感逻辑* ——基于“非常规数据库”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陈逸君(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用户兴趣—算法推断—内容呈现”模型* ——微博推荐流的运作机制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陈奕1,钟瑛2(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媒介素养研究的变迁、热点和趋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侯亚丁(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影音复制技术的逻辑变迁与意义转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王奋飞(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屏幕的凝视:通灵者影像的视觉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陈娟1,甘凌博2(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卫生防控如何走向共识:一个在线社区传播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曹漪那1,蒋忠波2(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电影人工智能形象对人机关系认知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陈刚,高腾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效果广告的概念及其研究面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赵新利(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信任理论视野下可信中国形象塑造的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骆平(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古典题材小说影视改编中的传统文化叙事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王萌(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论影音介质融合中的传播功能实现 ——基于“十七年”美术片音乐交响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钟祥铭1,方兴东2(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智能鸿沟:数字鸿沟范式转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何天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观看”作为再创作:论视听文化再生产与受众介入式审美 ——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王冬冬1,姜懿宸2(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场景再现与沉浸感塑造:技术赋能下的央视春晚舞蹈类节目流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姚晓鸥1,毛家骥2(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点赞的媒介化过程与数据挂碍的现象学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刘燕南1,王亚宁2(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裔新生代受众的三维建构:媒介时空、代际关系、身份认同 ——基于华语电视国际传播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范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走出非理性批判:论群体传播叙事的情感说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陈国权(新华社研究院).主流媒体经济支持体系的新构成* ——基于136家媒体的调研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向志强1,向治国1,2(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赣南科技学院).中国对外传播实践的语言距离检视及分层策略 ——以孔子学院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张淑华,周志勇(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涝疫结合”:灾情的网络戏谑式表达及其传播社会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毛湛文1,张世超2(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论算法文化研究的三种向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汤景泰1,徐铭亮2(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指标构建与核心流程:社交媒体内容传播效果的综合评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吴颖(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位置的保护:隐私的合理期待与位置规范体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晏齐宏(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用户感知模式中的算法认识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孙发友1,祁媛1,2(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装置抑或调节:手机现象学技术哲学之经验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