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维邦(河南大学哲学系).身体感知与符号资本:数字媒介如何参与组建生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梁君健,龙娉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情感实践的内部性与外部性:现实主义主流电视剧的影视弹幕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刘斌,杨志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算法新闻透明性的内涵拓展与行动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昝廷全,刘伟达(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元宇宙经济的基本哲理框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张燕,林亚龙(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CGT 模式国际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B 站 “RT 今日俄罗斯” 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惠东坡(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传播系).对外传播体系建构的新向度及其实践意义 ——基于媒介话语间性的审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庞亮1,2,王伟鲜3(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山西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游移与戏化:融合视域下新闻游戏的再审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黎明,王思婷(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 “点” 连接:品牌的行动者网络搭建与价值扩容 ——基于场景内生逻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5期
-
殷琦1,国秋华2(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从静态机构到动态功能:互联网平台的内涵演变与治理转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王文锋,张佳博(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化资源的资本转换:概念流变与价值实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王沛楠1,2,彭修彬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方数字平台的内容治理:理解互联网国际传播中的平台权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许波(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论网络视听文艺的 “网感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马晓驰(北京电影学院人文学部).报道摄影的虚幻:《朝日画报》正刊的视觉修辞与战争话语建构(1937—1939)[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汪雅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从身体在场到虚拟在场: 移动媒介在教学空间中的有问题使用及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王洪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非遗新媒体传播的3C 维度与UFO 设计观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韩立新,康依笛(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史中的人民概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张斌,叶祝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论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流动的逆差现象与传播策略 ——基于纪录片和网络视频的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肖燕雄,郭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难民内迁动员的主体性策略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李春雷,柯高雅(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抵抗:现代性背景下留守老年人媒介实践中的剥夺感知* ——基于广东省三市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卢迪1,廖文瑞2(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面向未来视听:全媒体背景下5G 频道应用场景的要素、模式与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孙志鹏1,2,强月新3(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叙事与人民情怀:领导人回信的政治话语表达及功能* ——以习近平的90 封回信(2012—2022) 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于成(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德国媒介理论的建构、接受及基特勒在其中的角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陈李伟1,桂勇2,1(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互联网会带来激进化吗? ——基于网络女权议题的网络动力学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王井1,孙涵阅2(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不可见的行动者:助农短视频的算法分发策略及双价值逻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倪宇婷1,文常莹2(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规则内化与资源整合:志愿服务报道的话语包裹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孙江,贺晶晶(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革命性发展 ——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研究对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任媛媛1,王海涛2(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内嵌·场景·协同·效果:元技术视域下媒介治理中国化的实践进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
丁柏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的创新发展 ——基于对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前后舆论主阵地的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