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佳庚1,王艳忠1,操应长1,孙沛沛1,何旭豪2,何瑞武3,郭迎春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沙一中亚段沉积特征及储层评价[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郝榕荣1,杨怡红2,朱龙海1,3,朱颖涛4,袁晓东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敏感因子在威海湾沉积环境中的应用比较[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王翠1,王媛媛1,2,胡斌1,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黄河三角洲潮坪环境现代生物遗迹与物化条件的响应关系[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王昕1,魏思源2,吕奇奇1,代榕3,呼焕1,毕宇航1,张丽雯1,梁岩1,张建坤4(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基于物理模拟的三角洲前缘横向砂坝发育过程及形成机理[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张佩1,钱其豪2,姜明忠1,陈续琴1,王爱明1,柴新1,宋祖勇1,冯文杰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以青海尕斯库勒油田下油砂山组VI 油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陈全红1,赵红岩1,李全1,张科1,阳怀忠1,陈经覃1,李克永2,3,郭家铭1,饶勇1(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乍得Doseo盆地白垩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侯心茹1,谢远云1,2,康春国3,迟云平1,2,吴鹏1,孙磊1,孙杨1,孙建华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学院地理系).大兴安岭东麓白土山组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对地层划分的指示[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韩岩松1,张璐1,乔璐璐1,2,仲毅1,缪红兵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锋作用下环山东半岛海域悬沙浓度多时间尺度变化[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付广,于桐,梁木桂(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源断裂厘定方法及其应用[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袁静1,周涛2,景安语3,孙超3,马立驰4,吴根杰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断陷湖盆斜坡带储层差异性成岩—成储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埕北低凸起东部斜坡带东营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冯宇翔1,2,宋金民1,2,刘树根1,3,杨迪1,李智武1,金鑫1,2,范建平1,2,王佳蕊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西华大学).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党文龙1,2,高岗1,2,刘建平3,刚文哲1,2,王成云4,杨尚儒1,2,雷宇3,张莉莉1,2,段延娟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研究[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郭爱鹏1,毛龙江1,2,莫多闻3,张兴国4,邹春辉1,李烨1,吴又进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铜官窑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与物源变化[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常晓琳1,2,侯明才1,2,石和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龙门山中上泥盆统腕足动物的附生生物及其生态响应[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耿海波1,付世骞2,师明川2,张加赢1,郭会灿1,安丽平3(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药品工程系;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东胜铀矿床中主要微生物成矿因素实验研究[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张彦欣1,齐永安1,2,刘炳辰1,代明月1,2,王敏1,2,李妲1,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寒武系苗岭统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交替发育[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李佳阳1,江东辉2,朱志立3,杨鹏程2,张枝焕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热成熟度对煤中苯并萘并呋喃分布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王鑫锐,孙雨,刘如昊,李钊(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王小娟1,王昌勇2,陈小二3,刘帅2,范亚楠2,林如南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川西—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地层对比及沉积充填特征[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李相博1,2,朱如凯3,惠潇4,苏明军1,2,邱振3,黄军平1,2,张艳1,2,王菁1,2,刘化清1,2,李士祥4,李树同5,杨占龙1,2,郭精义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集团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晚三叠世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在陆相盆地中的沉积学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梁钊1,2,云玉攀3,魏浩2(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地质大学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研究中心;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快速沉积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以灵山岛下白垩统浊积岩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王仲学1,丁仲昭2,3,樊鑫2,3,戴霜2,3,马欢欢2,3(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矿山环境和城市地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陇东新庄井田延安组沉积环境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早期古地理演化的启示[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王金艺,金振奎,王昕尧,任奕霖,程浩,焦盼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陆相细粒岩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以四川盆地下侏罗统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邱若原1,2,方琳浩3,4,卢远征5,邓胜徽5,张新智3,4,吕沛宗3,4,任嘉豪3,4,黄汝婷3,4,房亚男6,张小宇3,4,李宏佳3,4,鲜本忠3,4,师生宝3,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在塔里木盆地的响应[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罗雨婷1,2,张敏1,2(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原油高碳数三环萜烷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冷宇坤1,谢远云1,2,康春国3,迟云平1,2,孙磊1,吴鹏1,魏振宇1,魏春艳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学院地理系).哈尔滨居仁砂砾石剖面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郑伟1,2,3,许欣1,齐永安1,2,3,邢智峰1,2,3,刘云龙1,李婉颖1,吴盼盼1,张湘赟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古环境、古气候分析对P-T之交灭绝事件的启示——以豫西济源孙家沟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魏天媛1,2,3,蔡春芳1,2,3,扈永杰4,刘大卫5,蒋子文1,2,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储层成因[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
戴霜1,2,胡惠3,马晓军1,2,樊鑫1,2,张明震4,姚旭1,2,王荣华1,2,郭雪莲1,2,刘成英1,2,王子璇1,2,王艺霖1,2,李彦杰1,2,孔雪1,2,韩思远1,2(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藏高原东北部武威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J].沉积学报,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