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强(吕梁学院中文系).新媒体时代晋剧传播与发展[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刘颖超(广西师范学院).反转新闻的产生及其负效应[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党江华(安阳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链接式教学”的探索与应用[J].今传媒,2017,第11期
-
万波(阳光报).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成功探路[J].今传媒,2017,第11期
-
金影昭(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内容为王”的反思——“破坏性创新”的视角解读[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刘桃(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众文化“仪式化”的初探——以《印象·刘三姐》造就本土文化产业为例[J].今传媒,2017,第11期
-
邓宇轩(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网络媒体中情绪、情感陷阱的策略研究分析[J].今传媒,2017,第11期
-
范冬壮(山西大学文学院).《时间去哪儿了》底层叙事中的“现代性”悖论[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姜洪云1,邸贵玉2(东北林业大学《绿色财会》杂志社;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基于《学记》的编辑继续教育改革思路[J].今传媒,2017,第11期
-
李步青1,张璇2(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对新闻心理呈现的一种跨学科解读[J].今传媒,2017,第11期
-
李婷(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视角解读卫视热播剧建构的“神话”[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张晓静1,陈力峰2,陈昶洁3(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让内容和平台真正对接——都市报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面临的思考[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张晓楠(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浅谈网络直播在“央视新闻”微博中的应用[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姚达(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媒体报道“过程性事件”的反思——以“高考新方案”出台为例[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席晓丽(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电影《秋喜》中的疍家民俗解读[J].今传媒,2017,第11期
-
思涵(今传媒杂志社).发展媒体文化产品 助推创意经济发展——访上海交通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童清艳教授[J].今传媒,2017,第11期
-
思涵(今传媒杂志社).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六篇)[J].今传媒,2017,第11期
-
蔡斐(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今日传媒·伦理道德·法律问题(五篇)[J].今传媒,2017,第11期
-
刘丹凌(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媒介评论·审读评阅·现象研判(六篇)[J].今传媒,2017,第11期
-
王静(西北政法大学商务信用风险研究所).组织传播·信用风险·危机管理(六篇)[J].今传媒,2017,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