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林丽莲.谈白瓷及雕塑艺术——从白瓷的起源说起,以德化雕塑艺术作品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田倩(海口经济学院).装饰图案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马赞.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策略[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胡赫,张娇美,张丽超,韦钦磊(长春师范大学).陶瓷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探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苏桐(景德镇陶瓷大学).当代抽象青花山水中关于老庄之道之文化语言的阐释[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连志华(南平市建阳区圣福建盏陶瓷有限公司).建盏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唐壮怀.唐壮怀陶瓷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蔡旺程(南平市建阳区蔡旺程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建盏龙窑烧制技艺的实践及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刘琨1,李思颖2(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三维动画技术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何菱儿(中国艺术研究院).浅析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关系[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潘自营(福建农林大学).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意境审美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陈亮(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茗福堂建盏陶瓷工作室).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叶利兴(南平市建阳区叶盏堂建盏陶瓷工作室).黑釉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刘畅(景德镇陶瓷大学).联觉理论在个人陶瓷雕塑创作中的应用初探[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苗百琦(西南民族大学).探析历史变迁对龙门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曾远帆,覃金海(景德镇陶瓷大学).智能化陶瓷灯具的研究与应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黄雨聪,王梦婷(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浅析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可塑性——以高温颜色釉瓷画作品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张超.论紫砂器《九头双色竹笠套壶》的造型之美和器物哲学[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强建成.紫砂壶中的哲思——论《方圆壶》的艺术特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李智勇(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陶瓷的高保真应用研究——以广州织金彩瓷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林青(福建省建瓯市青莲墨陶瓷有限公司).建盏的烧制技艺及其艺术价值探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范俊.浅谈紫砂《君玉壶》的造型魅力[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费鹏.清高脱俗不慕荣——浅析作品《方山逸士》的造型工艺与意蕴表达[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刘要才(湖南湖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反应烧结碳化硅框架窑具在电瓷梭式窑上的应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高奎生.“博古通今”的紫砂陶刻——浅谈《飞天紫砂瓶》的艺术特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顾伟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浅析作品《素梅》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郝冉.岁寒三友,花器之美——论紫砂壶《三友壶》的艺术美学和语义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王爱芳(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淄博大鱼盘视觉语言的创新转化设计[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徐志伟(广州美术学院).造境成沙——《天净沙》系列创作概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 吴瑞波.当代手拉朱泥壶的发展方向探索[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第1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