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学学报》编辑部).声明[J].农学学报,2021,第7期
-
温赛群1,2,袁光1,3,张智猛1,张冠初1,慈敦伟1,丁红1,徐扬1,姜常松4,戴良香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海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花生品种苗期耐盐性评价与筛选[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刘永华,李鲜花,崔凡,刘翠英(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聚合草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文卿琳1,2,刘绍东2(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疆无膜滴灌栽培对棉花出苗及生长指标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龚家建,王锋堂,马亚龙,杨小锋(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南方果茶园生草栽培草种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裴芳艺,薛迪,马岩石,刘宇超,刘得水,李慧,刘韩(齐齐哈尔医学院).3株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田甜1,2,杨婷2,邹县梅2,陈春乐1,2(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钢铁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以闽西三明钢铁厂周边农田为例[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漆永红1,张新瑞1,曹素芳2,李敏权1,李青青1,李雪萍1,蒋晶晶1,李继平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腐烂茎线虫对当归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张凡,周其军,关立,宋志均,杨春玲(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麦棉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申子萌1,2,3,王希1,2,3,徐悦1,2,3,陈丽1,2,3(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糖料作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以涉县旱作梯田为例谈农业文化与乡村振兴[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闫平1,2,3,季生太4,纪仰慧3,曲辉辉3,于瑛楠3,王铭3,初征3(黑龙江省气象院士工作站;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生态气象中心).黑龙江省玉米春播期10 cm地温预测[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吕婉莹,贾冬梅,胡云峰,陈君然(天津科技大学农产品物流保鲜与加工实验室).贮运条件对草莓主要色素成分稳定性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郑尧1,2,裘丽萍1,周旻玥1,孙旋辉1,孟顺龙1,2,胡庚东1,陈家长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黄花水龙种植对红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王珍珍1,2,梁希森2,孙莎莎1,2,张志凯1,2,崔长磊1,2,陈晓辉1,2,梁召坤2,胡柏耿1,2(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马铃薯‘希森6号’一年多点示范试验结果分析[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王伍梅,王辉,张效忠,杜士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越光’品种的“前世今生”[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王谢1,2,赖明欢3,张建华1,2,郭海霞3,唐甜1,张琳慧1,3,赵兴1,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成都师范学院).奶桑种子外部形态及其育苗推荐用种量[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步宇飞,高文君,于立芝,杨晓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综述[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农学学报》编辑部).声明[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马玉军1,刘德铭2,王清3,蒋刚1,张梦瑶1(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共青团青海师范大学委员会;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调查 ——以祁连县县城为例[J].农学学报,2021,第6期
-
黄江南1,陈雨萌1,黄越2,尉吉乾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金属积累影响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互作的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21,第5期
-
张文兴1,2,岳晓岚1,邓强1,2,陈文祥1,张周位1,2,黄苑龄1,2,谭微1,何海1(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贵州省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性微生物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21,第5期
-
张童1,2,刘宇飞1,2,隋心1,2,宋福强1,2(黑龙江省寒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土地利用方式对黑龙江西部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1,第5期
-
郭美玲1,2,郭泰2,王志新2,郑伟2,李灿东2,赵海红2,张振宇2,刘忠堂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大豆品种‘合农85’选育研究[J].农学学报,2021,第5期
-
王丽,路运才(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玉米抗低温灾害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21,第5期
-
刘也楠1,刘伟明2(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薯255’茎基部腐烂病的抗性及主要栽培技术研究[J].农学学报,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