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慧璇1,孙宏吉2(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浅析微博意见领袖的激辩与社会责任[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秦耕(复旦大学中文系).筷箸起源于中国[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任泉清(吕梁学院外语系).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以山西省8所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赵子贤(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学”的维度透视《论语·学而篇》第一章[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温星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山西周代原始瓷器的类型学观察[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徐华龙(上海文艺出版社).《金瓶梅》中的筷箸文化[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李璇(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浅论《石鼓文》的文学价值:以《诗经》为比较对象[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岳彦青(太原学院外语系).德英构词法在德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李黎红(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中文系).萤火虫驱不走夜的黑:带灯形象论兼《带灯》主题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宋晓丽1,栗霞2(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外语系;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基于原型中动模型的非原型英语中动整合机制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王伟(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浅谈朱元璋的谏诤思想[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杨玉芳(吕梁学院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请求语语用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薄慧鹏(晋中学院美术学院).绘本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应用[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袁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井底引银瓶》与《墙头马上》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石艳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原罪意识[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
景晓君(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汉语表状态的“了”探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