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璟,武怿达,郝峻丰,岑官骏,乔荣涵,申晓宇,田孟羽,季洪祥,金周,詹元杰,闫勇,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2.6.1—2022.7.31)[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9期
  • 王君雷1,2,3,张第玲1,王昆3,许东东1,2,徐祥贵1,姚华1,2,刘文巍1,2,黄云1,2,4(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碳酸盐/高炉矿渣定型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9期
  • 本刊编委会.题词·贺诗[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9期
  • 黄学杰1,郗向丽2(第三届《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十年八方助力终不负 今朝助力双碳再出发——庆祝《储能科学与技术》创刊10周年[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9期
  • 史冬梅,邱俊,王晶(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美国先进电池领域发展态势及启示[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9期
  • 黄学杰.《储能科学与技术》创刊十周年主编寄语[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9期
  • 陆剑心1,张英1,马出原1,邓康2,雷春英1(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凝胶对磷酸铁锂电池灭火实验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唐亮1,尹小波2,吴候福3,刘鹏杰4,王青松4(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对安全标准的需求[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喻航,张英,徐超航,余思瀚(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锂电储能系统热失控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张越1,孔得朋1,平平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液冷板抑制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蔓延性能及优化设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宋来丰,梅文昕,贾壮壮,王青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绝热条件下280 Ah大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张进强1,王海民1,2,鲁南1(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绝缘油浸没式冷却小型NCM811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场特性实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张从佳1,施敏达2,徐晨3,黄震宇2,慈松1(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国网浙江嘉兴供电公司;嘉兴恒创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储能系统本质安全机制及实例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张青松,赵洋,刘添添(中国民航大学民航热灾害防控与应急重点实验室).荷电状态和电池排列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石爽1,吕娜伟1,马敬轩1,尹康涌2,孙磊2,张宁3,金阳1(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州熙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同类型气体探测对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舱过充安全预警有效性对比[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徐成善1,鲁博瑞2,张梦启1,王淮斌1,3,金昌勇1,欧阳明高1,冯旭宁1(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预制舱热失控烟气流动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闵凡奇1,2,3,吕桃林2,3,4,付诗意2,3,张立恒1,3,党国举2,5,晏莉琴2,3,4,解晶莹1,2,3,高云智1(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上海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工程与研究中心;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动力储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锂离子电容器的热特性及热模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曹志成1,周开运2,朱家立2,刘高明2,严慜2,汤舜1,曹元成1,程时杰1,张炜鑫1(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电网湖州供电公司).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消防技术的中国专利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刘伯峥1,2,曹六阳2,曾涛2,殷雅侠1,郭玉国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2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束缚力对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孙涛1,沈腾腾1,2,刘昕2,3,任东生2,4,刘金海3,郑岳久1,王鲁彦1,2,卢兰光2,欧阳明高2(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滴定-气相色谱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析锂定量检测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韦荣阳1,毛阗2,高晗1,彭建仁1,杨健1,2(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化工机械研究所;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TWP-SVR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马勇1,李晓涵1,孙磊1,郭东亮1,杨景刚1,刘建军1,肖鹏1,钱广俊2(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析锂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设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 朱佳俊,张恒运,徐康迪,徐屾,李培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基于液冷电池模组的结构优化与热蔓延抑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