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青龙1,陈振宇2,刘小兵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江门市范罗冈小学).新教育时代的深度学习:迈克尔·富兰的教学观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魏雄鹰1,肖广德2,李伟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测评方式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于颖1,2,周东岱1(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材结构设计*——以高中“数据管理与分析”选修模块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李忠阳1,孙宁2(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院).数字素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郑燕林1,李卢一2(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SMCR模型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微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李芒,乔侨,李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交互式媒体教学应用策略的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马池珠1,魏拥军1,吴迪2,徐亭婷3(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烟台市人社局;烟台三中).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李宜逊1,李虹1,2,德秀齐3,盛小添1,乌拉·理查德森4,海琦·莱汀恩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第一小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应用语言研究中心;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心理系).游戏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证研究*——以GraphoGame拼音游戏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闫寒冰1,单俊豪2(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美国创客教育教材分析——以“Design and Discovery”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杨建红,张红艳(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李玉顺1,杨莹1,吴美琴1,陈圣日2,许波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上海市七宝中学;宁波市江东区教育研究与装备中心).中学生网络学习活动设计流程及分析框架的研究*——基于“视像中国”的初中生网络课程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方圆媛,黄旭光(中央电化教育馆).美国K-12数字学习产品供给现状的研究*——基于K-12数字学习最新进展2015年度报告的分析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对反馈内涵的深层认知和有效反馈的规划设计——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让我们深受启发的亮点之二[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吴旻瑜,金凯,陈新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对高校“品牌形象”塑造功能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朱美娜1,赵云建2(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中央电化教育馆).慕课和开放教育:角色、教育实践、个性化学习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访印第安纳大学教育技术专家柯蒂斯·邦克教授及其著作团队[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牧童,赵鹤龄(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的州际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5期
-
张思1,刘清堂2,雷诗捷2,王亚如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师保国1,高云峰2,马玉赫1(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王鶄1,杨倬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杨文正,刘敏昆(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思维导向的多元混合教学及其应用研究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张成龙1,李丽娇2,李建凤1(云南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云南中医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以Y高校的实践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教学支架的含义、类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让我们深受启发的亮点之一[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秦瑾若,傅钢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马相春1,钟绍春2,徐妲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视角下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支撑模型及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张刚要1,李艺2(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学媒体:由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到具身理论的范式转换[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郭宏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互联网+”高等教育环境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以中医学专业系列微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孙众1,宋洁1,吴敏华1,骆力明2(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教学干预:提升混合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张慧慧1,苏畅2(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互动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汪学均(湖北大学教育学院).视频互动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张屹1,陈蓓蕾1,范福兰1,沈爱华2,刘铮2,白清玉1,祝园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实证测评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