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魏义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大同之梦:康有为与谭嗣同的社会构想及其局限[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帅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女性情感消费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李建武1,陈洁2(廊坊师范学院历史系;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公务与私用:明代镇守内官跟随人员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戴天晟1,2,戴秦3,康丽丽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基于Swarm平台的保证金比率对我国股价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黎芳(长沙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美国文学的现代性要素梦境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张学广(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必要张力[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牛来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唐律令时代公共工程建设的劳役与征派——以《天圣令》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杜晓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等教育信息化视域下慕课的伦理价值优选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张兴亮,祝黄河(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梦的命名特点、阐释空间及话语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刘珍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改革应当“全面”和“深化”到何种程度?——新常态与“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战略布局[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张丽华,鲍宗豪(华东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城镇去“浮萍化”与新型生活方式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魏明亮,吴旺延(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集聚特征与布局优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于东1,游冬娥2,左乐平3,4(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和旗帜[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谢文峰(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专利潜在经济效益评价与推广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安美忱1,2,张卫国3(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创业环境对高校创业绩效引致路径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夏克勤(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宅基地流转改革的价值趋向与改革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郑云(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碳排放约束下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衡学民(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莫言小说对中国叙事传统的继承与创造[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肖恩·奥沙利文1,舒凌鸿2,3(俄亥俄州立大学英语系;云南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文学院).系列叙事的六要素[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肖昱堃(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价格卡特尔“伞形效应”下的垄断损害赔偿:欧盟司法实践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明平(武汉大学法学院).论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合并立法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陆贵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鲁迅批判中国负面文化的历史经验[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姚建涛(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临沂大学法学院).我国高校依法执教的逻辑理路及重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陈东有(南昌大学).《金瓶梅词话》中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马涛(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传统文化下的设计:评《中国元素设计》[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欧阳江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宋元南戏城市演剧探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莫鹏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大学图书馆).新媒介环境下传播观念的变革——兼评《重构——“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丁蓉(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个性化创意设计的完美诠释——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董涛(西安美术学院).如何培养高校思政教育的精神动力——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 张晓婷(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16,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