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元(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发生及其要素认识论演进的历史审视[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3期
-
何声清1,綦春霞2(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与数学焦虑如何影响学业成就——基于Z省42,643名学生的调研数据[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李广超1,阳程2(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南武中学).中学英语“高阶导向”阅读教学模式:内涵、特征与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刘红梅1,翟小宁1,李森2(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党史百年历程中的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逻辑和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宋立华(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讲好劳动中的故事:论劳动故事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闫琳,董蓓菲(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作为文化认同教育场域的日常生活:价值、逻辑与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蒲蕊1,高新发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落实现状与政策需求[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曾洁,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导师制”班级管理改革如何推进?——软权力理论视角下校长与教师关系的透视[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黄晓1,张飘洒2,骆康康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学院).选择性真的体现了吗?——浙江省高中物理选考现状与省思[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白雪,李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的价值、逻辑及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陆云泉1,陈德收2,康文中1(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双减”背景下集团化办学的学校管理变革实践探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檀传宝,郭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劳动教育是一种社会建构——论作为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彭晶(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冷漠及其教育应对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朱学民(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小学美育与音乐教育共生发展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班建武(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全面把握教育对象的多重身份属性[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2期
-
朱立明1,武丽莎2,宋乃庆3,黄瑾4(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STEAM教育理念下的深度学习:意蕴、价值与表现形式[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李威璎1,徐玲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政策弹性·利益相关者”二维框架下的“双减”政策研究——基于27个省、市、自治区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付卫东,张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了吗?——基于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区)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韩晓敏1,孙元涛2(浙江树人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我国基础教育减负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李佳哲1,胡咏梅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父母情感参与能减少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吗?[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赵梓叶,蔡旻旻,刘翔平,王书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以社会-情感能力为核心素养的教师心理健康[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陈雪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集体主义: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及教育自觉[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薛海平,蔡湘琼(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能否降低家庭课外补习支出——兼论“双减”政策的实施空间[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倪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王天平,杨茜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
李一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脑科学循证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J].教育科学研究,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