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Yang Gaoyuan,Yu Zhaowu,Luo Tao,Lone Soderkvist Kristensen.Residents' urbanized landscape preferences in rural areas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ness- livability contrast[J].地理学报,2022,第8期
  • Chen Wanxu,Bian Jiaojiao,Liang Jiale,Pan Sipei,Zeng Yuanyuan.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of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J].地理学报,2022,第8期
  • Wang Hongyang,Lu Yongjun,Yao Shiming,Zuo Liqin,Liu Huaixiang.Bank and point bar morphodynamics in the Lower Jingjiang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response to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J].地理学报,2022,第8期
  • Tao Huan,Liao Xiaoyong,Cao Hongying,Zhao Dan,Hou Yixuan.Three-dimensional delineation of soil pollutants at contaminated sites:Progress and prospects[J].地理学报,2022,第8期
  • 孙九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Web GIS原理与技术》评述[J].地理学报,2022,第8期
  • 孙康1,2,司月芳1,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创新型人才流动的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基于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履历分析[J].地理学报,2022,第8期
  • (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地理联合会百年庆典特别大会在巴黎召开[J].地理学报,2022,第8期
  • 付晶莹1,2,3,郜强1,2,江东1,2,4,林刚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黑土保护与粮食安全背景下齐齐哈尔市国土空间优化调控路径[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田浩1,2,3,刘琳1,2,张正勇1,2,陈泓瑾1,2,张雪莹1,2,王统霞1,2,康紫薇1,2(石河子大学;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2001-2020年中国地表温度时空分异及归因分析[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莫兴国1,2,刘苏峡1,2,胡实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丹学院).黄河源区气候-植被-水文协同演变及成因辨析[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高江波1,刘路路1,郭灵辉2,孙东琪3,刘婉露1,4,侯文娟1,吴绍洪1,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动对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的协同作用及未来粮食生产风险[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姜勇1,2,张勇勇1,李天鹏1,王汝振1,王聪1,张玉革3,高洪军4,朱平4,李慧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阳大学环境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玉米秸秆还田和有机配施提高黑土酸中和容量[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周思捷,孙从建,陈伟,张鑫(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土高原东部夏半年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李大伟,段克勤,石培宏,李双双,尚溦,张召鹏(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秦岭中部山地降水的垂直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马忠学1,2,崔惠娟1,2,葛全胜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植被动态模式预估中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格局[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姚檀栋,王伟财,安宝晟,朴世龙,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1949-2017年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程[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张玺国1,周雄冬1,徐梦珍1,梁馨月2(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西藏地质灾害易发性及对水能开发适宜度影响[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徐勇1,2,王丽佳1,2,杨华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藏高原土地资源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实证应用[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蔡伟祥1,2,徐丽2,李明旭2,孙建新1,何念鹏2,3,4(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生态中心).2010-2060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省际不平衡性及调控策略[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廖晓勇1,2,姚启星1,2,万小铭1,2,王介勇1,2,李泽红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黑土粮仓全域定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邓佳音1,2,程维明1,2,3,刘樯漪1,2,焦毅蒙1,2,刘建忠2,3,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月表地貌起伏形态分异特征及分级标准研究[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陈发虎,王亚军,丁林,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1949年以前青藏高原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概况[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尹映华1,彭晓宗1,翟丽梅1,张亦涛2,王洪媛1,刘宏斌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黑土水稻主产区氮肥减施潜力研究[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刘志林,丁银平,角媛梅,王金亮,刘澄静,徐秋娥(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滇中城市群不透水表面时空变化与反常气候现象研究[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2021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发布[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王守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评介[J].地理学报,2022,第7期
  • 贺灿飞1,2,任卓然1,2,王文宇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双循环”新格局与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基于价值链分工和要素流动视角[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席强敏1,李国平2,孙瑜康3,吕爽2(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京津冀科技合作网络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