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安叶青,七十三,曾小叶,金童林,曹呈旭(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高校心理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家庭抗逆力理论在风险应对领域的应用:演变、价值及挑战[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程婕婷1,史梦薇2(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凭感觉”的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内容的生理线索[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郭英,田鑫,胡东,白书琳,周蜀溪(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羞愧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三水平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孙卉,徐洁(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秒回?信息通讯技术时代的职场通讯压力[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刘沛菡1,张火垠2,张旭凯1,李红1,雷怡1(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对奖赏加工的影响及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李清扬,尹俊婷,罗俊龙(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才思泉涌“举步”间:体育运动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刘红艳1,郑芸1,刘耀中2,乔飞3(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华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消费者拍照行为影响消费体验的双刃剑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杨庆,李亚琴(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不确定是坏的么?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特点及其解释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吴胜涛1,2,茅云云1,吴舒涵2,冯健仁3,张庆鹏3,谢天4,陈浩5,6,朱廷劭7(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广州粤港澳社会心理建设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心理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杨朦晰1,2,林钰莹3,陈万思4,陈璇4,鲍红莹5,李欣宇4(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与政策仿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的双刃剑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王旭东1,何雅吉1,范会勇2,罗扬眉1,陈煦海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人际愤怒的利与弊: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孔祥祯1,2,张凤翔1,蒲艺3(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系).空间导航的脑网络基础和调控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杨智超,王艇(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消费决策中的零:零价格效应和零比较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冯廷勇,张碧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模型及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张李斌,张其文,王晨旭,张云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网络视角下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与欺凌相关行为的共同变化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3期
  • 蔡华俭1,2,张明杨3,包寒吴霜1,2,朱慧珺1,2,杨紫嫣1,2,程曦1,2,黄梓航4,王梓西1,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学视野下的社会变迁研究: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杨珍芝1,2,曾红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正念训练对冲动性不同要素的影响:基于双加工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张皓1,肖邦明2,3,黄敏学4(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宁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于用户动态信息加工的信息流广告回避机制与重定向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万金1,2,3,周雯珺1,2,周海明4,李平平1,时勘5(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省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华东交通大学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公共课教学部;温州大学温州发展模式研究院).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陈念劬(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好奇发生到满足:好奇反馈循环的神经生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陈子炜1,2,付迪1,2,3,刘勋1,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错认总比错过好——面孔视错觉的发生机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张昊天1,喻丰1,许丽颖2,玄哲理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缘起、内涵与论争[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黄顺森,陈豪杰,来枭雄,代欣然,王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元宇宙样分析:简介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李成哲,石宇婧,宗亚辉,谢久书(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于连续体信念的精神障碍污名化干预探索[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陈新文,李鸿杰,丁玉珑(华南师范大学脑认知与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探究事件相关脑电/脑磁信号中的神经表征模式:基于分类解码和表征相似性分析的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2期
  • 郑银波1,李馨1,黄华东2,李斌1,李爱梅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死亡提醒对员工绩效的双刃效应:压力交互理论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