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帆,朱沛煌,季孔庶(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马尾松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毛丽君1,2,李海涛3,薛晓明2,李建伟4,李明诗1,5(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野生动植物物证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临沂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基于GEE平台的国家公园土地覆盖变化遥感检测方法构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涂振宇,勾晓华,邹松兵(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赵青1,黄菲1,陈晓辉1,林玉英2,邱荣祖1,巫志龙1,胡喜生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乔木林丧失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崔皓1,韩建刚1,2,3,郭俨辉1,季淮1,朱咏莉1,2,李萍萍1,2,3(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典型杨树人工林碳通量月尺度变化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珂1,李明阳1,李灵2,田康3,樊亚男3,王志刚4,瞿明凯3,黄标3(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棘玉1,尹显明1,严恩萍1,蒋佳敏1,彭邵锋2,莫登奎1(林业遥感大数据与生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方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基于相机拍照的油茶果形状特征提取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何旭东,郑纪伟,教忠意,窦全琴,黄利斌(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基于SLAF-seq技术的舒玛栎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纳晓莹,刘刚,刘桂丰,王秀伟(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4种基因表达量和光合参数差异对白桦无性系幼苗生长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晓娟1,马光良1,陈洪2,李呈翔1,张丽3(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不同覆盖措施对梁山慈竹出笋和竹笋适口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谢立红1,2,黄庆阳1,曹宏杰1,杨帆1,王继丰1,倪红伟2,3(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佳欣1,牟长城1,田博宇1,叶林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伊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林隙大小和隙内位置对小兴安岭蒙古栎林内红松光合能力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钱春花1,2,赵邑晨3,李明阳1,李陶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基于连清数据的广州市1979—2012年森林生态功能的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吴叶娇1,高源1,曹成亮1,蒋瑀霁2,闾连飞3,吴文龙3,蒋继宏1,朱泓3,李荣鹏1(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不同蓝莓品种根际phoD基因相关土壤解磷细菌群落结构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泽茂1,晏昕2,吴文3,张于卉3,喻方圆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高邮市林业技术指导站;上海市林业总站).竹炭添加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孙杰杰1,2,李领寰3,黄玉洁4,金超1,5,袁位高1,江波1,沈爱华4,王维枫2,焦洁洁1(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公益林中杉阔混交林群落组成与环境解释[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大卫,胡德夫,张天祥,郭小兵,石明慧,靳玮江,张宝峰,刘树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饲养林麝毛发皮质醇含量及其指示作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臧德奎1,马燕1,王延玲1,鲍健2,鲍维2,鲍志贤2(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金华市奔月桂花专业合作社).桂花新品种‘金灿’[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紫阳,徐建华,殷云龙,杨颖,於朝广(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落羽杉属树木种质创新与繁育工程研究中心).落羽杉属新品种‘中山杉111’和‘中山杉125’[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许浩,金婷,刘伟(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苏锡常都市圈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演变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赵梦蕾,姚正阳,毛达(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基于i2SFCA的新乡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步行可达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史可1,2,左国良2,胡海辉2(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基于公众审美的哈尔滨城市公园植物色彩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黄梓敬1,徐侠1,张惠光2,蔡斌2,李良彬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根系输入对森林土壤碳库及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巨一琳1,姬永杰2,黄继茂2,张王菲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联合LiDAR和多光谱数据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马仕林1,曹鹏翔2,张金池1,刘京1,王金平1,朱凌骏1,袁钟鸣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盐城大丰林场).盐胁迫下AMF对榉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季琳琳1,陈素传1,吴志辉2,常君3,陶汝鹏2,周米生1,蔡新玲1(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宁国市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核桃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和养分含量的差异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孙操稳,仲文雯,洑香香,尚旭岚,方升佐(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薛思寒1,2,马悦1,王琨3(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寒冷地区绿化指标对住区室外舒适度的多途径调控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