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建波,王小丹(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高寒草原优势种紫花针茅叶片解剖结构对青藏高原高寒干旱环境适应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胡苑柳1,2,陈国茵1,2,陈静文1,2,孙连伟1,2,李健陵1,窦宁1,张德强1,邓琦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大学).模拟酸沉降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徐光来1,2,李爱娟1,2,徐晓华1,杨先成1,2,杨强强1,2(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省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功能保护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动态及气候因子驱动[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朱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常绿阔叶林的植被地理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朱湾湾1,2,王攀2,许艺馨2,李春环2,余海龙2,黄菊莹1(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降水量变化与氮添加下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张自琰,金光泽,刘志理(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区域针叶年龄对红松叶性状及相关关系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董琳琳1,普晓妍2,张璐璐1,宋亮2,鲁志云2,3,李苏2(山东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亚热带森林附生地衣压力-体积曲线分析及其适用性[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Yue Kai,Fornara Dario A,Li Wang,Ni Xiangyin,Peng Yan,Liao Shu,Tan Siyi,Wang Dingyi,Wu Fuzhong,Yang Yusheng.全球尺度上氮添加影响植物生物量分配但不影响不同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Zhu Yun,Yao Yifeng,Wei Qi,Ferguson David K,Wang Yufei.重建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603~587 ka)植被与气候[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Diao Huajie,Kardol Paul,Dong Kuanhu,Wang Changhui.氮添加和刈割对内蒙古弃耕草地冷蒿氮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彰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Gil Ricardo,Zayoud Dhikra,Ouerghi Zeineb,Boscaiu Monica,Vicente Oscar,Neffati Mohamed.两个突尼斯细枝豆属植物亚种对干旱的适应性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Wang Song,Quan Quan,Meng Cheng,Chen Weinan,Luo Yiqi,Niu Shuli.增温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耦合关系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Shang Bo,Feng Zhaozhong,Peng Jinlong,Xu Yansen,Paoletti Elena.臭氧和氮添加对杨树叶片氮代谢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Richmond Isabella C,Leroux Shawn J,Heckford Travis R,Wal Eric Vander,Rizzuto Matteo,Balluffi-Fry Juliana,Kennah Joanie L,Wiersma Yolanda F.4种北方植物元素性状的时间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Zhu Biru,Li Xiaomeng,Zhang Dayong,Liao Wanjin.纬度变异对欧洲千里光原产地与引入地种群野外和同质生物园比较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Dener Efrat,Shemesh Hagai,Giladi Itamar.不同花粉来源对一年生植物种子性状和扩散能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Germany Markus S,Bruelheide Helge,Erfmeier Alexandra.林下生物量影响因素——幼龄林树种特性比丰富度更重要[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Yu Yang,Zheng Lang,Zhou Yijun,Sang Weiguo,Zhao Jianing,Liu Lu,Li Chao,Xiao Chunwang.温带草原退化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Wang Weitao,Jiang Yun,Li Buhang,Xi Nianxun,Chen Yongfa,He Dong,Feng Jiayi,Chu Chengjin.植物物种多度受功能性状和负密度依赖共同影响-以中国南亚热带黑石顶森林样地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Ochoa-Hueso Raul,Carroll Rani,Pineiro Juan,Power Sally A.水分和磷调控的澳大利亚桉树林林下植物群落组合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Liu Sining,An Shenqun,Yan Zhengbing,Ren Junpeng,Lu Xiaoqian,Ge Feiyang,Han Wenxuan.3个小型高原湖泊水陆交错带中植物叶片pH值变异及其潜在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Scopece Giovanni,Criscuolo Nicola,Cozzolino Salvatore.论花距对花序松散的倒距兰(Anacamptis laxiflora)雌花繁殖成功率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石娇星1,许洺山1,方晓晨1,郑丽婷1,张宇1,鲍迪峰1,杨安娜1,阎恩荣1,2(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普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东部海岛黑松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纬度变异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2期
  • 钏会艳1,2,贾东瑞1,浦江1,2,张翠萍2,李淑英2,周元清2(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云南新平铁坚油杉森林群落结构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2期
  • 范琳杰1,2,3,李成道1,2,3,李向义1,4,Henry J.SUN5,林丽莎1,2,4,刘波6(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荒漠植物根系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沙漠研究所;临沂大学).极端干旱区沙土掩埋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及盐分含量动态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2期
  • 李媛媛1,2,张芸1,孔昭宸1,杨振京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新疆阿尔泰红山嘴地区的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2期
  • 蒋芬1,2,3,黄娟1,2,褚国伟1,2,程严1,2,3,刘旭军1,2,3,刘菊秀1,2,列志旸1,2,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被退化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大学).增温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磷形态的影响及其对有效磷的贡献[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2期
  • 丁键浠1,周蕾1,2,王永琳1,庄杰1,陈集景1,周稳1,赵宁1,宋珺1,迟永刚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应用前景[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2期
  • 黄松宇1,2,贾昕1,2,3,郑甲佳1,2,杨睿智1,2,牟钰1,2,袁和第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波文比特征及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