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闫景明1,2,周晓兵2,张静2,陶冶1,2(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野苹果枝条化学计量海拔变异特征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1,第2期
  • 王振霖1,2,吕昭智1,张鑫1,刘永建3(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二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基于风险评估的新疆抗虫棉种植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2期
  • 高婧1,2,井立红1,3,秦榕4,毛荣2,井立军2(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沙湾县气象局;塔城地区气象局;新疆气象局信息中心).新疆塔城地区大-暴雪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21,第2期
  • 谭惠芝1,尹倩1,姬莉雯1,芦倩2,卢晓宁1,崔林林1,夏志业1,徐维新1,陈军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神木市气象局).融合GPM降水数据的土壤干旱遥感监测[J].干旱区研究,2021,第2期
  • 曹文梅1,刘廷玺1,王喜喜2,王冠丽1,李东方1,童新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美国欧道明大学).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识别[J].干旱区研究,2021,第2期
  • 刘冠1,2,李国庆2,3,李洁1,2,张艳如3,鲁奇1,2,杜盛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基于InVEST模型的1999—2016年麻塔流域碳储量变化及空间格局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桑钰,高文礼,再努尔吐尔逊,范雪,马晓东(新疆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干旱区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胁迫下AMF对多枝柽柳幼苗和疏叶骆驼刺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王英成1,芦光新1,赵丽蓉1,邓晔2,王军邦3(青海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大数据与模拟中心).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电导率变化影响的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李梦怡1,2,邓铭江3,凌红波4,王光焰5,徐生武5(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塔里木河下游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要素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祁正超1,常佩静2,3,李永善4,田雪梅5,李旭东1,郭丁1,牛得草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荒漠生态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孪井滩气象站;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草原工作站).放牧对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苏志豪1,周晓兵1,姜小龙2,王留强3,公延明1,康晓珊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的生理生化特征及适应性[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刘丽贞1,2,庞丹波1,2,王新云1,2,陈林1,2,李学斌1,2,吴梦瑶1,2,刘波1,2,祝忠有1,2,李静尧3,4,王继飞3,4(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杨昭明1,张调风1,2(青海省气候中心;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雨季降水量变化及其贡献度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魏倩1,隆霄1,赵建华2,韩子霏1,王思懿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西北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李玉焦1,2,陈亚宁1,张齐飞1,2,方功焕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1960—2018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冯霜,兰登明,赵宏胜,赵杏花,郭璐(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阴山北麓木本植物区系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曹丽君1,孙慧兰1,2,兰小丽1,张乐乐1,卢宝宝1,刘天弋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中心).新疆天山极端干湿事件时空演变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闫昕旸1,2,3,张强1,3,张文波2,任雪塬1,王胜3,赵福年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泛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赵美亮1,2,3,曹广超2,3,曹生奎1,2,3,刘富刚4,袁杰1,2,3,张卓1,2,3,刁二龙1,2,3,付建新5(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德州学院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1980—2017年青海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何洪盛1,田青1,王理德1,2,孟存宏3,何芳兰2,郭春秀2,吴昊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青土湖退耕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秦洁1,2,司建华1,贾冰1,2,赵春彦1,李端1,2,罗欢1,2,任立新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巴丹吉林沙漠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张如强1,刘俊国2,冒甘泉2,王丽3(重庆工商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基于改进RVA法的黑河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曾小仙1,2,曾妍妍1,2,周金龙1,2,雷米1,2,孙英1,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河子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王立红1,2,张宏芝1,2,李剑峰1,2,王重1,2,高新1,2,时佳1,2,张跃强1,2,樊哲儒1,2,赵奇1,2(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冠层光截获与干物质分布特性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周利颖,李瑞平,苗庆丰,窦旭,田峰,于丹丹,孙晨云(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土壤盐渍化与肥力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汪海娇1,田丽慧1,2,张登山1,王俏雨1(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和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农林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湖东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贾光普1,2,左合君1,2,闫敏1,2,韩雪莹1,2,姚云峰1,2(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风沙物理与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实验室).机械沙障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以临策铁路沿线高立式和平铺式沙障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王京晶1,2,3,4,刘鹄3,4,徐宗学1,2,王思佳3,4(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基于昼夜水位波动法估算地下水蒸散发量的研究 ——以河西走廊典型绿洲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 李文1,2,穆桂金2,林永崇3,张慧娟1,吴汪洋1(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罗布泊盐湖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干旱区研究,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