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佳1,田青1,王理德1,2,何洪盛1,宋达成2,郭春秀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对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刘磊1,陈军锋1,吕棚棚1,赵德星1,杜琦2(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太谷均衡实验站).冻融作用下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分及离子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余洋1,2,3,4,张志浩1,2,3,杨建明5,柴旭田1,2,3,4,曾凡江1,2,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荒漠植物根系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疏叶骆驼刺叶、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水氮添加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宋奇1,史舟2,冯春晖3,马自强4,纪文君5,彭杰3,高琪6,蒋学玮1(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昌吉州地质环境监测站).基于1990—2019年多时相影像的干旱区绿洲景观格局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白建铎1,彭杰1,史舟2,王玉珍1,柳维扬1,李洪义3(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基于多源数据的干旱区盐渍化农田精准管理分区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王浩轩1,黄峰1,2,郭利丹2,3,钟瑞森4(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河海大学国际河流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商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咸海流域降水时空特征及趋势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王建1,韩海东2,许君利1,颜伟3(盐城师范学院苏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降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王正1,2,3,黄粤1,2,刘铁1,2,钟瑞森1,2,昝婵娟1,2,3,王晓飞1,2,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近60 a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张巧关1,2,张道远1,3,刘会良1,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伊犁植物园).新疆葱属植物区系地理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杨建军1,王和平1,王明力2,关添泽1(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准噶尔东部地区3种土壤类型137Cs与土壤颗粒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杨维涛1,2,3,孙建国1,2,3,马恒利1,2,3,黄卓1,2,3(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地貌形态多尺度综合分类方法[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李平平1,王晓丹2,陈海龙1(甘肃省地下水工程及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苏干湖湿地与奎屯诺尔湿地之间水力联系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李保国,孙立广,朱鹤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土壤:地球的皮肤》新书评述[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张媛媛1,2,孟欢欢1,2,周晓兵2,尹本丰2,周多奇1,陶冶2(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生境/萌发类型尖喙牻牛儿苗生物量分配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孙桂丽1,2,陆海燕1,郑佳翔1,刘燕燕1,冉亚军1(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王晓燕,李净,邢立亭(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3种机器学习方法的农业干旱监测比较[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姜伟1,席海洋2,程文举2,3,刘芹1(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评价[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王让会,赵文斐,彭擎,刘春伟,周丽敏,田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气候变化及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碳储存的耦合关系 ——以祁连山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刘畅1,张红2,3,张霄羽2,3,杨国婷2,刘勇1,3(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省黄河实验室).半干旱地区矿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与预测[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吴秀兰1,段春锋2,玛依拉·买买提艾力1,张婧莉1,张太西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安徽省气候中心).基于MCI的新疆近60 a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张耀宗1,2,张勃3,张多勇4,刘艳艳1,2(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庆阳市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北方民族大学鄂尔多斯盆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1960—2018年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时雯雯1,2,3,周金龙1,2,3,曾妍妍1,2,3,孙英1,2,3(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田地区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刘鑫1,2,焦健3,王婷1,2,张玲豫1,2,李朝周1,2(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沙地芦苇种群生态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周宏(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河西走廊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基于多入渗模型的荒漠砂质土壤积水入渗模拟对比[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宋良翠,马维伟,李广,龙永春,常文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分对尕海湿地退化演替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吴霞1,姜志伟1,蒙荣1,李云飞1,孙晓涵2(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河套平原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田庆春1,2,尹佳男1,郝晓龙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中华早期文明研究院).临汾盆地黄土沉积记录的MIS3气候变化[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 周龙1,2,杨鹏年1,2,王永鹏1,2,艾力西尔·库尔班3,王光焰4(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塔里木河下游河段耗水特征与输水方式演变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