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庆光(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评《生态农业旅游》[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3期
-
曹月真,薛鹤娟(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评《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3期
-
朱晓娜(河南平顶山学院).农业电影电视艺术的长效发展——评《中国农业电视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3期
-
邢佳伊,李丽,王超,邢换丽,郝卫平,王耀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施氮和干旱锻炼后复水/复旱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3期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编委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3期
-
段里成1,张坤1,郭瑞鸽1,蔡哲1,汪建军1,刘丹2(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张乐乐1,陈翔1,柯媛媛1,柳彬彬1,Muhammad Ahmad Hassan1,张妍1,许辉1,李金才1,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冬小麦抗倒春寒性能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比较[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刘园1,刘布春1,马钧2,程存刚3,王珂依1,毛留喜4,何延波4,邱美娟1,杨晓娟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气象中心).西南冷凉高地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内气候生产潜力评价——以云南昭通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刘维1,孟翠丽2,宋迎波1(国家气象中心;武汉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观测产量与统计产量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信志红1,慈敦伟2,张洪卫1,李美3,杨爱华4,刘春兰5,田秀菊4,刘冬冬5,岳义军1(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省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山东省利津县气象局;山东省垦利区气象局).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花生高产最佳播种期探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王纯枝,程路,何亮,韩丽娟,郭安红,赵秀兰(国家气象中心).2020年秋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张旭然1,王明田2,3,杨再强1,4,徐超1,郑盛华3,邹雨伽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气象台;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四川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川西高原错季草莓种植的适宜度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郑程挺,林瑞芳,余昭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经学院).生态环境视域下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策略——评《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动机及其行为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叶茂(贵州省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森林公园气候资源与康复疗养——评《森林疗养漫谈》[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张西宁(河西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智能控制工程在农业科技中的应用——评《农业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发展动态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丁国瑜(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中药材应用与医学康复实践——评《康复花园》[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孙文鹤(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模板匹配技术分析在气象图像识别中的应用——评《新一代天气雷达图像分析与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2期
-
赵海燕1,张文千2,邹旭恺3,张强3,沈子琦4,梅平5(山西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李佳佳1,杨再强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高温胁迫下番茄临界氮模型的建立及氮素营养诊断[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黄琴琴1,杨再强1,2,刘显男1,王学林3,徐超1,丁宇晖1,李佳佳1,郑芊彤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合肥市气象局).苗期高温高湿影响番茄花芽分化进程的机理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高奇奇1,张玮2,马立晓1,任图生2,张爱平1,李贵春1,胡正江3,杜章留1,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桓台实验站;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采样深度和计算方法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碳氮储量的评估结果[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王铁英1,王仰仁1,战国隆2,牛少卿2,姚丽1(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天津市大禹节水灌溉技术研究院).基于实时含水率数据的土壤墒情动态建模及预测[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施光耀1,2,桑玉强3,张劲松1,2,孟平1,2,蔡露露3,4,裴松义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地球物理空间信息研究院;国有建平县黑水机械化林场).自然状态下栓皮栎人工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蔡淑芳,吴宝意,雷锦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基于光温效应的大白菜生理特性及营养品质动态模拟效果[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陆平(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与湘江战役历史资源融合开发——评《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
汪丽珍1,周晓雷2(上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上饶师范学院史地系).农业气象资源旅游优势评价及开发利用——评《农业气象》[J].中国农业气象,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