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林祥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学院).仿生态条件下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的比较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林筱钧1,2,3,4,彭英林1,鄢庆枇1,江兴龙1,2,周建传1,汤学敏2,范云庭1,郑江1,2,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水产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利用核酸适配体的竞争置换作用检测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叶文琪,刘诚刚,蔡昱明,翟红昌,乐凤凤,王斌,寿鹿,陈全震,杜萍(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黄东海浮游生物群落呼吸率对碳平衡的重要性[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张佳谊1,2,杨蕾1,2,陈一1,2,王爱民1,2,战欣1,2(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海洋学院).企鹅珍珠贝矿化基因表达模式和贝壳超微结构对珍珠质层颜色影响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陈晓1,2,刘长华3,刘志亮1,2,王旭3,王春晓3,贾思洋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河北省海洋动力过程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0~2019年北黄海海域长序列海量温盐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鲍格格1,赵淳朴1,梅泊承1,张顺1,徐善良1,2,徐继林1,2(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基于权重赋值法与灰色聚类法评价虾蛏串联养殖池塘的生态修复效果[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沈颂东(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系).“微观繁殖体”溯源[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杜雨春子1,2,青松1,2,包玉海1,2,郝艳玲3(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乌梁素海沉水植物群落光谱特征及其受覆盖度的影响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韩雪1,2,3,4,冯俊乔1,2,4,5(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太平洋内部副热带-热带经向翻转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陆化杰1,2,3,4,刘凯1,陈子越1,宁欣1,王洪浩1,何静茹1,陈炫妤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胃组织微塑料沉积特性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