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磊1,2,贾淑娴1,2,李啸灵1,2,陆宇明1,2,刘小飞1,2,郭剑芬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廖博,刘建平,周花玉(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含根量对秋枫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陈高路1,2,3,陈林2,3,庞丹波2,3,马进鹏2,3,万红云2,3,王继飞4,李静尧4,李学斌2,3(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贺兰山10种典型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杨振奇1,郭建英1,秦富仓2,田秀民1,刘艳萍1(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裸露砒砂岩区降雨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贾琼1,史海滨1,李瑞平1,冯亚阳1,王宁2,李经纬2(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西辽河平原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冯志倩1,娄永才1,齐星圆2,高照良1,3,李永红3,张帅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汇流强度、坡度及侵蚀泥沙颗粒分形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苑广源1,MUNYAMPIRWA Tito2,3,毛丽萍1,张燕2,3,杨宪龙1,2,3,沈禹颖1,2,3(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6年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粮草轮作系统土壤碳库及稳定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朱灵1,2,李易3,杨婉秋3,高永恒1,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沙化对高寒草地土壤碳、氮、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蒲玮,吴雅薇,张頔,陈谋浩,刘佳媛,陈祥,袁继超,孔凡磊(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减氮配施氮肥增效剂对土壤速效氮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宋强1,夏可2,杨斌2,方兵1,周鹏飞1,庄红娟1,陈弘扬1,张世文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旱作区典型土类穿透阻力分布特征及耕层厚度确定[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杜晨曦1,史常青1,杨建英1,艾宪锋1,冷流江1,张业飞2,楚紫辉2,张一璇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小五台山典型林分枯落物持水恢复能力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李素丽,徐佳文,丁翊东,毛瑢(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验室).赣江中游水源涵养林乔木和蕨类植物凋落物持水和失水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吴常雪1,田碧青1,高鹏1,2,穆兴民1,2,赵广举1,2,尹殿胜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近40年鄱阳湖枯水期水体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王剑,王肖君,斯圆丽,姚龙仁,左婷,郭晓颖,罗凌迅,倪吾钟(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平衡减量施肥和行间配植对白茶园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李奔,王贵彦,陈召月,薛佳欣,陈宗培,宫宇,张江伟,段巍巍(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不同灌水条件下分层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黄小芳1,丁树文1,2,柯慧燕3,邓羽松4,林丽蓉1,2,李柏润1,裴欣莹1,朱新远1,郭靖东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广西大学林学院).三峡库区植物篱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赵英1,郭旭新1,樊会芳1,高志永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分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灌溉方式对猕猴桃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王紫薇1,邵明安1,2,3,4,黄来明2,3,4,裴艳武1,李荣磊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海省东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吴科生1,2,车宗贤1,2,包兴国1,2,张久东1,2,卢秉林1,2,杨新强1,2,杨蕊菊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灌漠土长期有机配施土壤肥力特征和作物产量可持续性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陈科兵1,吴发启2,姚冲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人工模拟暴雨条件下不同坡度谷子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李宗昱1,王全九1,2,张继红1,解江博1,韦开1(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磁化—去电子水对盐渍化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孙义秋1,顾汪明2,3,关颖慧3,吴海龙1(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济宁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冻融循环作用对黑土团聚体破碎机制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魏艳红1,2,焦菊英2,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周世璇1,2,李鹏1,2,张祎1,2,马田田1,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生态建设措施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全氮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王欢欢1,赵杰1,岳超1,2,于强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地表的冷却作用及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肖让1,张永玲1,赵芸晨2,郭世乾3,崔增团3,师伟杰4,吴克倩1,俞海英1(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西走廊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所;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同抗旱措施配施菌肥对河西绿洲土壤改良和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李文政1,2,刘目兴1,2,易军1,2,张海林1,2,卢世国1,2,白雨诗1,2(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三峡山地不同坡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及水力学性质[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黄治化,赵军,肖涵余,郭文镈,杨志辉,刘家良(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石羊河流域水服务供需状况及驱动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戴嘉璐1,李瑞平1,李聪聪1,鲁耀泽2,邹存菁3(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巴彦淖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河套灌区永济灌域管理局).河套灌区不同水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影响的AquaCrop模型模拟[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
李琪1,2,3,武志涛1,2,3,杜自强1,2,3,张红1,2,3(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实验室;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多源数据的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