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孙康宁1,刘会霞2,杨平3,徐向纮4(山东大学;江苏大学工业中心;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面向新工科的微课程体系和新形态课程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刘玮1,熊永华1,2,王广君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高阶学习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杨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团委).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历程、困境及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荆妙蕾1,程欣2(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产教融合视域下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路径研究——以纺织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郭卉,朱康宁,闫晨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从“教学学术”到“教育研究”:美国工程教育学科形成的历史考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余东升,袁东恒,袁景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如何走向制度化发展——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高俊枫1,黄乐天2(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嵌入式系统类课程产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李冲1,毛伟伟1,张红哲2,王永青2(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工程训练中心到学习工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谢亚琴1,宦海2,王超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卫星通信与导航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陈新忠1,康诚轩2(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出路——基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的经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张炜1,王良2(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可持续发展工程教育的概念内涵、实践策略及其经验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许镇,郝新田,靳伟(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BIM课程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任嘉祺1,高雄1,倪勇2(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合作专利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曾勇1,黄艳2,黄廷祝3,2,覃庆国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面向未来的新工科教育与“成电方案”2.0的迭代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白云鹏1,王启要1,庄英萍1,范惠明2(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探微知著,辟新为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许丽佳,康志亮,王玉超,黄鹏(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地方农林院校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毛建青1,宣勇2,3,4(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中心).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学科评价:问题与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宋洁绚(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寻路问径:教师发展中心何以促进教师发展——美国詹姆士麦迪逊大学教师创新中心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李俊,穆生华(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公共政策的两难困境——北欧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李志义(大连理工大学).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要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杨文玉,郑翔化,孙殿斌(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机器人课程远程实验教学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李培根1,2,陈立平3(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孪生空间重构工程教育:意识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张树永1,2,3,朱亚先4,郑兰荪4,5,霍冀川6,7,宋丽娟8,徐华龙9(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复旦大学).化学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专业升级改造的思路与重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郑丽娜1,魏思卿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普渡大学工程教育学系).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能力框架及实现路径——以普渡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孔繁森1,李昕2(吉林大学工业工程系;吉林大学法学院).以信息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何锋,李峭,张玉玺,张有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科研驱动式“数字电路与系统”层次化实验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龚晖(西南交通大学).“慕课”在疫情中找到了差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张炜1,2,沈锦璐2,徐沛鋆2(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工程教育系统创新暨第十五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