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钟昱1,2,张海阔1,3,梁佳辉1,3,张宝刚1,3,蒋文婷1,3,田琳琳1,2,李彦1,2,蔡延江1,3(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黄凯平1,李永夫1,2,宋成芳1,屈田华1,刘波3,罗海燕3,李永春1,蔡延江1(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氮沉降和施生物质炭对毛竹林土壤N2O通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朱颖,库永丽,刘金良,Le Thi Hien,赵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土高原天然和人工油松林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功能[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卢秉林1,2,车宗贤1,2,包兴国1,2,张久东1,2,吴科生1,2,崔恒1,2,杨蕊菊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留茬免耕播种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出苗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雷享勇1,高路1,2,3,马苗苗4,5,党皓飞6,高建芸6(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和非平稳性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董芊芊1,2,刘垚燚1,2,曾鹏1,2,孙凤云1,2,3,张然4,田恬1,2,车越1,2(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三维景观格局特征与社会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基于增强回归树[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杨晓霞,龚久平,张雪梅,张伟,李典晏,杨俊英,柴勇,刘剑飞(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亚致死剂量乙草胺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敏感生物标记物[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王丽静1,尚振坤1,张兴昌1,2,3,甄庆1,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原油污染对黄绵土和风沙土水分入渗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陈利娟1,2,3,肖乔芝1,2,3,仇玉萍1,2,3,陈国柱1,2,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服务重点实验室;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湿地学院).云南滇池入侵虾虎鱼类的共存策略[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田娜娜1,王纤纤1,边芳芳1,曾本和2,刘海平2,杨瑞斌1,杨学芬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异齿裂腹鱼仔鱼的黑色素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丁志锋1,梁健超1,蔡坚2,魏龙2(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基于功能和谱系视角分析繁殖留鸟对风机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赵星涵1,2,刘东3,黄凯1,2,全智1,4,黄斌1,5,方运霆1,4,陈欣1,5(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稳定同位素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我国北方几种玉米和设施菜地土壤的N2O和N2排放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赵文仪1,2,何理1,2,陈白雪1,2,叶威1,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地下水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胡小京1,敖飞雄1,石乐娟2,彭强1,李欣1,周小会1,陈孝玉龙1(贵州大学农学院,烟草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两株链霉菌对非洲菊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肖意1,2,陈慧娴1,邱丽君1,张扬1,万松泽1,2(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下植物剔除对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陈翔1,于敏1,蔡洪梅1,吴宇1,张乐乐1,柯媛媛1,许辉1,李金才1,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小麦倒春寒研究现状与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杨雅丽1,2,3,马雪松1,2,3,解宏图1,3,鲍雪莲1,3,梁超1,3,朱雪峰1,3,何红波1,3,张旭东1,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介导的碳循环功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董灵波,田栋元,陈莹,刘兆刚(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更新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田北辰,李沛权,黄千杜(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基于鸟类视角的城市生态廊道构建方法研究综述[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朱雪峰1,2,张春雨3,郝艳杰3,鲍雪莲1,2,霍海南1,2,何红波1,2,梁超1,2,解宏图1,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免耕土壤有机碳中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刘兴1,2,3,4,武国慧1,2,3,4,张玉兰1,3,4,解宏图1,3,4,陈振华1,3,4,陈利军1,3,4(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物炭施用方式对黑土和潮棕壤养分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李雨诺1,2,樊媛媛1,2,曹彬彬1,2,田霄鸿1,2,3,师江澜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合阳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关中平原麦玉轮作体系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库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沈晓琳,王丽丽,赵建宁,李刚,修伟明,杨其琛,张贵龙(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耕作方式对潮土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董雪婷,张静,张志东,黄选瑞(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树种相互作用、林分密度和树木大小对华北落叶松生产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刘冉1,余新晓1,蔡强国2,3,孙莉英2,方海燕2,3,贾国栋1,和继军4(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试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试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和数字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培育基地北京资源环境与GIS重点试验室).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坡面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肖烨1,黄志刚2,肖菡曦1,李友凤3,彭晚霞4(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不同水位时期东洞庭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何春梅,刘润清,杨治春,尹秋龙,贾仕宏,罗颖,郝占庆(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孟琪1,武志涛1,杜自强1,张红2(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京津风沙源区不同分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归因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于贵瑞1,2,张黎1,2,3,何洪林1,2,3,杨萌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与空间变异的过程模型及模拟系统[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隋鑫1,2,霍海南1,3,鲍雪莲1,3,何红波1,3,张旭东1,3,梁超1,3,解宏图1,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覆盖作物的种植现状及其对下茬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21,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