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唐靖宇1,2,周路平1,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粒子加速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9期
  • 樊明武.序[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9期
  • 毕景良,谢峰,黄彦平,徐建军,袁德文,昝元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循环系统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内传热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李旭鹏1,2,钟文义1,2,乔守旭1,2,谭思超1,2,王庶光1,2(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基于AFSA-RF的两相流型图扩展技术[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李伟卿,张东旭,赵民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超临界CO2临界流稳态试验研究及模型验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张智,张玥,田源,续瑞瑞,王记民,陶曦,金永利,孙小东,葛智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235U快中子核反应截面协方差评价[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胡睿轩,沈彦,王凡,李力力,赵立飞,赵永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用于铀微粒年龄测量的铀钍氧化物混合微粒SIMS测量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步珊珊1,陈波2,杨光超1,陈德奇1,马在勇1,张卢腾1(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温球床壁面区域有效导热系数模型优化[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张卢腾1,黄涛2,张牧昊3,祝文1,何清澈1,许汪涛1,孙皖1,马在勇1,丁书华2,李仲春2,潘良明1(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基于竖直圆管空气-水两相流实验的相间曳力模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马在勇1,2,张卢腾1,2,朱隆祥1,2,孙皖1,2,曾小康3,潘良明1,2(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补水箱内的直接接触冷凝模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刘延,刘晓晶,何辉(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堆芯氧化腐蚀产物沉积层内两相沸腾传热传质特性[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刘海强1,郭张鹏1,邱美铭1,王升飞1,牛风雷1,黄彦平2(华北电力大学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竖直向下浸没式蒸汽直接接触冷凝流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隋丹婷1,2,张浩宇1,2,樊芮伶1,2,陆道纲1,2,张钰浩1,2,于倩1,2(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于系统分析软件的IRWST中PRHR HX建模方法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陈林,张昊,程以炫,郭英冉,马齐超,周帆帆,杨燕华,赵萌(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COSINE多相场子通道分析程序的开发与评估[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马瑞刚1,崔保群1,李爱玲1,陈立华1,马鹰俊1,唐兵1,王云峰1,黄青华1,连钢1,柳卫平1,武启2,王鹏鹏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锦屏深地强流高压加速器控制系统的研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陶朝友,刘喜川,林伟,杨洪,代飞,王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冷冻靶的环境热辐射屏蔽技术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寇玥,庞全禄(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旋压过程对马氏体时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姜卓尔1,王海涛1,2,3,赵军1,2,3(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育部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模块高温气冷堆地震概率安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王建1,张莉1,矫明2,刘厚励1,费晓明1(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氧化和工质中添加剂对SA508钢CHF影响的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桂淼1,单建强1,陈铠东1,何晓军2,季松涛2(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环形燃料棒束再淹没行为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郝轩1,柳倩1,张国果2,朱礼洋1,周今1,石秀高2,刁妍红2,杨素亮1,陈勤2,田国新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DPA-Pu(Ⅳ)/U(Ⅵ)配合物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丁雯1,张大林1,张魁1,陈荣华1,谢晓风1,琚忠云2,徐财红2,王婷2,田文喜1,秋穗正1(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ECC安注热混合试验的LOCUST 1.2分析与验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李精精,蔡盟利,林盛盛,王辉(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基于CFD的安全壳局部隔间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布置方案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刘哲函1,曾志1,马豪1,程建平1,2,李君利1(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地面放射性异常引起电离层扰动的计算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王振宇1,黄伟奇1,孙健1,彭广宇2(陆军防化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泊松克里金算法在核辐射场重构中的应用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孙旺,潘建雄,周明胜,孙启明,王彦博(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76Ge同位素的离心级联分离制备[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张睿,闫昊,李维杰,葛超奇,张孟琦,王欢,车军,武中地(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离心萃取级联分离锂同位素的数学模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 郭俊良,孔焕俊,桂淼,彭玉姣,单建强(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形通道内棒偏心和弯曲工况临界热流密度机理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