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庆超1,2,徐兆凯1,3,4,5,孙天琪1,2,李铁刚2,3,6,常凤鸣1,3,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晚始新世-渐新世东南印度洋沉积物源-汇过程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张玉贤1,甘义群1,周肖瑜1,2,姜翠杰1,高旭波1,李成城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省湖州农业农村局植保检疫与耕肥管理站).微生物参与下高氟区沉积物中氟的迁移行为[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石创(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文昌组泥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张文彪1,2,段太忠2,何治亮3,赵华伟2,刘彦锋2,鲍典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碳酸盐岩古溶洞层级约束地质建模方法探讨: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某缝洞单元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廖时理1,2,陶春辉2,赵江南3,武泽龙2,3(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基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分析的西南印度洋脊龙角区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研究[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张翠贞1,朱宗敏1,2,丁建宇1,石太衡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流域关键带演化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鄂西和尚洞石笋500年生长周期及其对区域水文变化的响应[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唐淑兰(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基于多尺度纹理分类及矿物识别的ASTER地质填图[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兰彬,张鹏,张云龙,闫雪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矩形顶管管周差异摩阻力对地层纵向水平位移的影响[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张威1,2,曹强1,陆永潮1,李良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克拉通盆地盆缘致密气藏封堵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盒1段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吕亮1,王思德2,俎波3,刘江涛4,张广强1(博纳斯资源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矿产资源管理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老挝稀土资源特征及勘查开发前景[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洪浩,戴建文,王华,宋刚,黄余金,刘振,廖意,涂乙(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水平开发井在海上油田储量评价和开发生产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3期
-
黄发明1,胡松雁1,闫学涯1,李明1,王俊宇1,李文彬1,郭子正2,范文彦1(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预测建模及其主控因子识别[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杨灿1,2,3,刘磊磊1,2,3,张遗立1,2,3,朱文卿1,2,3,张绍和1,2,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基于贝叶斯优化机器学习超参数的滑坡易发性评价[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殷坤龙,张宇,汪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水库滑坡涌浪风险研究现状和灾害链风险管控实践[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黄发明,李金凤,王俊宇,毛达雄,盛明强(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考虑线状环境因子适宜性和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滑坡易发性预测建模规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温鑫,范宣梅,陈兰,刘世康(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川东南古蔺县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阳帅,谭泽颖,陈宏信,张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修正Green-Ampt模型的降雨诱发区域浅层斜坡失稳灾害分析[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蒋先平1,张鹏2,3,卢艺伟1,刘磊磊2,3,张明辉1(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物质点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选择方法[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缪海波1,王功辉2(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风振影响下乔木坡地暴雨型浅层滑坡演化机制[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吴琪,周创兵,黄发明,姚池(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滑坡识别方法优化[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冯霄1,王禹2,刘洋3,刘庆丽4,杜娟1,柴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浙江地质大数据应用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考虑软弱夹层控滑机制及其空间不确定性的顺层岩质滑坡易发性评价:万州区铁峰乡应用研究[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谭明健,周春梅,孙东,周紫朝(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破坏试验[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赵帆程1,苗发盛1,2,吴益平1,薛阳1,孟佳佳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不同环剪条件下三峡库区童家坪滑坡滑带土强度特性[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董佳慧1,牛瑞卿1,亓梦茹1,丁赞2,徐航2,何睿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InSAR技术和孕灾背景指标相结合的地灾隐患识别[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
施秋华1,2,魏会龙3,谭飞4,周金文3,朱江皇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不动产评估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地质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深圳城市地面塌陷灾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