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凡,李彬,张润清(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县域尺度下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林斌,徐孟,汪笑溪(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尚杰1,吉雪强1,石锐2,朱美荣1(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扬州大学商学院).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刘杨1,刘鸿斌2(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鲁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达峰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王学婷1,2,张俊飚1,3(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双碳战略目标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制度构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唐志伟1,张俊1,2,邓艾兴1,张卫建1,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特征与减排途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谢立勇1,杨育蓉1,赵洪亮2,郭李萍3,靳泽群1,杨扬1,何雨桐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双碳”战略背景下农业与农村减排技术路径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徐英德(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于保护性农业的土壤固碳过程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祝贞科,肖谋良,魏亮,王双,丁济娜,陈剑平,葛体达(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稻田土壤固碳关键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及其碳中和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刘天奇,胡权义,汤计超,李成芳,江洋,刘娟,曹凑贵(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固碳减排关键影响因素及技术体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蔡育蓉,王立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路径及模式[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张向阳1,张玉梅1,冯晓龙2,樊胜根2,陈志钢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食物系统能源碳排放趋势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朱宣霖,朱长伟,陈琛,李洋,牛润芝,姜桂英,杨锦,申凤敏,刘芳,刘世亮(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轮耕对豫北潮土速效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结构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戴然欣,赵璐峰,唐建军,章涛杰,郭梁,罗崎月,胡中元,胡亮亮,陈欣(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稻渔系统碳固持与甲烷排放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万丹1,2,王伯仁3,张璐3,张婷2,陈玖斌2,余光辉2,韩亚峰1,黄巧云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天津;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试验站).红壤铁氧化物对有机碳的固定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王玉英,胡春胜,董文旭,张玉铭,李晓欣,刘秀萍(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碳中和潜力及固碳措施[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朱长伟,陈琛,牛润芝,李洋,姜桂英,杨锦,申凤敏,刘芳,刘世亮(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不同轮耕模式对豫北农田土壤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冯新新1,2,左涛3,孙宁1,谢杰1,高春雨1,毕于运1,王亚静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温室气体减排效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崔文超1,2,焦雯珺1,闵庆文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不同土地经营模式的稻鱼共生系统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骆世明(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基于控制论的农业低碳发展方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4期
-
谭春玲,刘洋,黄雪刚,张峻源,罗文浩(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3期
-
苏炎芳,王思远,黎尔纳,廖森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农户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观意愿评价* ——以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3期
-
王铭鑫1,范超2,高秉博1,任周鹏3,李发东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融合半变异函数的空间随机森林插值方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3期
-
杨程1,李向东1,杜思梦1,张德奇1,时艳华1,王汉芳1,邵运辉1,方保停1,程红建1,位芳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农学院).高温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机构的伤害机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3期
-
胡冬妮1,2,董志新1,朱波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