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磊1,2,3,万仲武4,李娜1,2,3,杨洋1,2,3,马国飞1,2,3,徐蕊1,2,3,胡宏远1,2,3,尚艳1,2,3(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宁夏灵武大泉林场).盆栽灵武长枣设施促早栽培的需冷量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成林1,2,张志红1,2,胡程达1,2(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一种干热风对冬小麦千粒重影响的评估方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白明兴,庄泽龙,姬祥卓,彭云玲(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转录组和iTRAQ技术联合揭示玉米根系的耐旱机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张洋,马英杰(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干旱绿洲区微喷灌枣园蒸散量时空尺度转换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刘晔1,2,薛万来2(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黄河流域农业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及其自然恢复期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李夏雯,卢树昌(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水分管理对旱直播稻生长、氮磷吸收及土壤分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夏全超1,张玉霞1,孙明雪1,陈卫东1,孙昊1,张庆昕1,丛百明2(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磷肥下移深度对苜蓿根颈含氮保护物质及其抗寒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蒋希瑶,牛宁,崔洪鑫,魏少伟,熊航,刘慧英,刁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特色果蔬栽培生理与种质资源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叶面喷施褪黑素对NaHCO3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赵蕊1,毛涛1,秦嘉海2(张掖市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站;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有机物料组合肥还田对耕地质量及甜菜品质和效益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王佳旭,张飞,王艳秋,邹剑秋,朱凯,张志鹏,卢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外源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陈思名1,霍艾迪1,2,张丹3,陈四宾1,赵志欣1,陈建1(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典型脆弱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以陇东黄土塬区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满本菊1,王建鹏1,刘吉利2,吴娜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马铃薯豆类间作复合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王钰皓,庞津雯,杨佳霖,刘畅,刘子涵,杨宝平,贾志宽,张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吴海梅1,2,3,周彦莉1,2,3,郑浩飞1,2,3,李亚伟1,2,马建涛1,2,夏博文1,2,3,王凤仁1,2,3,尚旭民1,2,3,张旭辉4,路建龙5,逄蕾1,2,3(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秸秆带状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焦健宇1,郑粉莉1,2,王婧1,王雪松1,魏晗梅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谷子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杨丽,刘海军,唐晓培(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气候变化对河北省宁晋县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谢明君1,李广1,闫丽娟2,袁建钰1,刘帅楠1,祁小平1,常海刚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黄土丘陵区春小麦水分调控下植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及其稳态性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杨彩红1,耿艳香1,伏星舟1,严长庚1,赵宇浩1,罗永忠1,柴强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免耕轮作对西北荒漠绿洲小麦、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袁成福1,2,冯绍元1,庄旭东1,钱争1(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耕、荒地水盐动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石美娟,续海红,郭华,杨凯,窦彦鑫(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水分胁迫下水肥耦合对矮砧富士幼树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王艳宇1,刘爽1,李鑫1,王思文1,刘权2,殷奎德1,张兴梅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3株耐盐碱促生菌对绿豆根际微生态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孙明雪1,张玉霞1,丛百明2,夏全超1,田永雷3,张庆昕1,杜晓艳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苜蓿抗寒性对秋季施用钾肥种类及用量的生理响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阮晓晗1,2,白一茹1,2,王幼奇1,高小龙1,2(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基于多指标分析和分形维数的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基质流与优先流特征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张文新1,段迎新1,章爽1,杨晶淇1,张建军2,黄蕊3,杨晓军4,王富贵5,薛吉全1,张兴华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基于3种水分控制条件的玉米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张占琴1,2,张力1,2,田海燕1,杨相昆1,2(新疆农垦科学院;谷物品质与遗传改良兵团重点实验室).不同前茬作物对小麦田土壤养分及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袁家梁1,蔡明蕾1,李秧秧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叶气孔特征对氮素和水分的响应及其与叶气体交换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毛小红,李正鹏,严清彪,韩梅(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高原地区绿肥毛叶苕子腐解规律及养分释放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
刘露露1,刘根红1,买晓凤1,薛垠鑫1,张倩1,杨世琦2(宁夏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牧草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