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林1,曾俊豪2(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BOPPPS模式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的 价值生成[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孙家明(韶关学院教务处).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 实施路径[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王和玉1,郑嘉欣2,戴晖1(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先进制造学院).高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刘伟钦,刘带(韶关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课程思政融入“创业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卢成杰(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平行教学在高校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王志奎(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粤北时期中山大学出版的科技期刊考证[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涂智苹(韶关学院商学院).产教融合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以韶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陈凤林(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学生座位与学习参与度关系研究 ——基于空间感应理论[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童顺平,罗家才(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必然、实然与应然[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马海霞(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SPOC视阈下“新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 教学模式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刘勇(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新文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体系化推进思路 ——以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郭倩倩,吴佩莹(黄山学院旅游学院).文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与 培养路径探究 ——以某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李炽平(广州航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策略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罗云(韶关学院商学院).管理思维培养:“管理学”对分课堂的应用设计[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张鸿舜(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高校钢琴选修课的雨课堂教学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郭潜深(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亚南中山大学教学经验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李丹丹,訾广冬(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地方革命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有效性运用[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穆湘兰(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走向“赋权增能”: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以“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课程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林竞文1,林隆雨2(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改革的困境与路径[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廖益.《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赵彦威.春的微笑[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潘林(肇庆学院文学院).儒释道融通与岭南诗歌美学思想的初建 ——以唐宋时期岭南诗歌创作为中心[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4期
-
谢满根(韶关学院政法学院).人民陪审员参审规则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4期
-
米丽萍1,米丽英2(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桂明佳《六祖坛经》日译本的翻译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4期
-
吕超楠(陇东学院美术学院).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民歌视觉化传播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4期
-
孙红元1,肖少启2(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韶关学院政法学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与粤北红色文化英译[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4期
-
马全中(韶关学院政法学院).社区治理的行政化及其矫正 ——以韶关市C 社区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