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梁钰,顾凯,施斌,刘苏平(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精细化监测的地面沉降潜力预测模型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张帆1,贾鹏飞1,王勇2,陈楷文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宁明盆地超浅层气地质赋存特征及其工程危害[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郭剑,崔一飞(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泥沙所).滑坡-泥石流转化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冯止依1,程谦恭1,2,王玉峰1,林棋文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速远程滑坡摩擦生热减阻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赵子昕1,汪发武1,2,朱国龙1,彭星亮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混杂岩形成机制及非均质力学特性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韩征1,2,曾垂成1,李艳鸽1,3,陈光齐4,陈宁生5,胡桂胜5,徐林荣1(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九州大学工学府;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基于流体粒子分层统计算法的泥石流流速垂向非线性分布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张彦锋1,2,3,高杨1,3,李滨1,3,朱赛楠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混杂岩带及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姬彦东1,林棋文1,王玉峰1,2,程谦恭1,2,任占强1,姚志勇3,孙先锋3(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滑坡-碎屑流模型实验岩石相似材料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肖维民1,2,韩俊成1,2,田梦婷1,2(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村镇建设防灾减灾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柱状节理岩体水-力各向异性特性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丁锐1,孙强1,辛远1,乔军伟1,杜芳鹏2(西安科技大学;延安大学).西藏马查拉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褚峰1,2,邵生俊3,陈存礼3,邓国华4(西安工程大学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西安黄土地下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纤维纱加筋黄土力学变形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殷志强1,庞明非1,2,丁一1,陈亮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大学;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美姑河流域滑坡成灾模式及其对地貌演化响应的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曾凯锋,曾凡祥,刘华北(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加筋钙质砂三轴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程曦文1,2,李天斌1,2,马春驰1,2,韩瑀萱3,曾鹏1,2,黄解放4,邓科1,2,张彧轩1,2(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蜀道新制式轨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种多属性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及在高地应力隧道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黎浩良1,杨莹辉1,许强1,宋家苇1,李鹏飞2,陈强3,姚智博3(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系).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季节分区InSAR早期识别研究——以东构造结地区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杜传球1,李馨芳2,3,张博4,陈乾1,张晓平2,3(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建云南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软弱富水地层大断面隧道挑顶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朱超祁1,2,3,王宏威1,王慧1,田兆阳1,彭建兵4,贾永刚1,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思考与愿景——南海开发与地质灾害高层论坛总结[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3期
  • 孙剑锋1,马超2,胡金树2,闫铁生2,杲加俊1,徐辉1(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浙南综合工程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基于灰色关联度与层次分析法耦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浙江省云和县崇头镇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杨江涛1,2,石振明1,2,郑鸿超1,2,王友权3(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堰塞坝渗流稳定性及坝体动力响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刘魁1,肖勇1,杨洪杰1,张雨晴1,祁泽学2,3,汪生斌2,3,罗银飞4(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基于SWAT模型的格尔木河径流演变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孟令超1,朴淼1,张鸿秋2,黄志全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鹤壁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洛阳理工学院).干湿循环条件下木质素改良膨胀土胀缩特性[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吴越鹏1,王修山1,金胜赫1,2,董博闻3,刘宇1(浙江理工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金策工业综合大学资源勘探工程学院;万邦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生石灰-石粉-WSS固化剂在钻渣废弃土筑路再生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陈慧娥,王仕鑫,牛壮(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玄武岩纤维对水泥固化软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秦明月1,2,郭剑3,邹强1,2,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被覆被条件下不稳定斜坡分布规律探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张胜杰1,2,王鸥1,2,王天亮1,2,王林1,2,刘松松1,2(石家庄铁道大学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家庄铁道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原胶及瓜尔胶改良尾矿砂强度特性及微观机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顿佳伟1,2,冯文凯1,2,3,易小宇1,2,张国强1,2,吴明堂4(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白鹤滩库区蓄水前活动性滑坡InSAR早期识别研究——以葫芦口镇至象鼻岭段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金胜赫1,2,王修山1,吴越鹏1(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金策工业综合大学资源勘探工程学院).矿渣-脱硫石膏-电石渣固化剂固化黏土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豆红强1,2,3,谢森华1,王浩1,2,3,简文彬1,2,3(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地质工程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降雨条件下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渗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