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中浩1,2,孙诗萌1,汪雪1,肖锐3,高峻1,2(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特大城市医疗公共服务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陈万旭1,2,3,梁加乐4,卞娇娇1,2,曾杰1,2,潘思佩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间规划与人地系统模拟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黄河流域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项骁野1,王佑汉1,李谦2,曾琨1,谢刘萍1,廖琴1(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基于CiteSpace 软件国内外撂荒地研究进展与述评[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郑祚芳,雷小燕,高华(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城市通风廊道研究I: 环境效应模拟[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谢涤湘1,谢晓亮1,兰妍1,吴淑琪1,周勇坚1,常江2(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地理.环境与空间科学系).老年人的休闲涉入与地方依恋 ——基于广州城市公园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唐培1,何建民2,冯学钢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文化冲突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佟伟铭1,郭加新1,苏飞2,徐维祥1(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口迁移对乡村转型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陶犁1,王海英1,李杰2,张丽娟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旅游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理学院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文化廊道空间界定之CCSPM 模型构建 ——以滇西南跨境文化廊道为例[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贾卓1,2,赵锦瑶1,杨永春1,2,陈兴鹏1,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环境规制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收敛性[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安传艳1,翟洲燕1,李同昇2(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传统村落空间的表征与话语权力:基于文本话语的分析[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许斌1,2,毛旭锋1,李永飞3,谢贤健2,鲍文4(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1450—1949 年川渝地区干旱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潘梅娥1,2,杨昆1,2,邹天乐1,孙润1,张锡花1,张煜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区域气候变化下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时空变化的归因[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周坤1,2,李廉水2,仇方道1,司增绰3(江苏师范大学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中国高端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鲁鹏1,许俊杰2,王霞1,胡亚毅3,王辉4(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嵩山地区全新世植被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2022,第4期
  • 杨浩然1,2,3,王潇萌3,张钦然3,张凡4,王姣娥5,6(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航空和高铁流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及演化[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钞锦龙1,李乐乐1,杨朔1,雷添杰2,赵德一1,李浩杰1(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汾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李光勤1,金玉萍1,何仁伟2(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ICT 出口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杨阳1,2,赵娜1,2,岳天祥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980—2018 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文军1,2,刘雨航1,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面向不确定性: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应对[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于斌斌(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城市级别和市场分割对城镇化效率影响评价 ——以中国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张扬1,2,3,郑凤娇4,刘艳芳5,刘莹4,胡慧萍4,徐鹏飞4(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青藏高原及其东缘人文地理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POI 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建成区提取[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梁邦兴1,陈浩然2,3,朱竑3,4(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边缘城市的空间治理与融入策略 ——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张衔春,唐承辉,岳文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地域重构视角下区域空间生产与治理 ——以深汕特别合作区[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叶超,赵江南,张清源,于洁(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跨界治理的理论重构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马利邦1,2,宫敏1,刘师春1,崔喜娟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基于居住适宜性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类型识别 ——以陇中黄土丘陵区[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武前波,叶佳钰,陈玉娟(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性空间格局 ——以浙江省[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何艳虎1,2,龚镇杰1,林凯荣3(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广东省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土木与工程学院).基于地理大数据和多源信息融合的区域未来人口精细化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林若静1,孙从建1,高小朋2,王彦红2(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临汾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汾河中下游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 刘阳1,赵振斌1,李小永1,张建荣2,李洋洋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感知冲突的空间响应及形成机制 ——以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地理科学,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