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姜婵娟(沈阳师范大学).由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的文学想象[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梁爽(复旦大学).“青年”革命进行时——以王蒙《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恋爱的季节》为中心[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刘阳扬(苏州大学).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新人”——谌容《人到中年》发表前后[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主题出版中的长篇小说创作应有之“三有”[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刘晓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南京大学).汪曾祺小说的短句及其文化谱系[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唐蕾(南京师范大学).《跑步集》:“刺猬”的向心与意义的凝定[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黄金时代”的叙事与抒情——评王蒙的长篇小说《笑的风》[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晚熟的人》评论小辑·坚持讲自己的故事[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晚熟的人》评论小辑·本乡本土说莫言[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徐则臣(《人民文学》杂志社).《晚熟的人》评论小辑·《晚熟的人》的文体意义[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格非(清华大学).《晚熟的人》评论小辑·重塑历史、记忆和现实的关系[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李洱(中国现代文学馆).《晚熟的人》评论小辑·莫言之变[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翟文铖(北京师范大学).《晚熟的人》评论小辑·“痞子”与“文人”——关于《晚熟的人》中的两个人物系列[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刘江凯(北京师范大学).《晚熟的人》评论小辑·重新确立写作的态度与方式[J].小说评论,2022,第2期
  • 汤哲声(苏州大学).网络文学发生机制的关联性研究与批评标准的构建[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雷鸣(西北大学).乡村建设之寻路与中国乡土小说的变调——以长篇小说《湖光山色》《金谷银山》为例[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贺仲明(暨南大学).观念与形象的多元变迁:论当代乡土小说中的女性美[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主持人语:时间之流的文本浮标[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刘复生(海南大学).为什么非得是《伤痕》?[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叶君(广西民族大学).论东西的乡村叙事[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文贵良(华东师范大学).徐枕亚《玉梨魂》:骈文体小说与现代情感[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毕光明(陕西师范大学).小说里的人生:找回自我及其他——2021年度短篇小说巡礼[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任军(西华师范大学).《惊蛰》:深情自叙中的时代精神与人性思考[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王彬彬(南京大学).论东西长篇小说《回响》[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王德威(哈佛大学).隐秀与潜藏——读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张语洋(北京师范大学).论尾鱼小说《司藤》及网络剧改编中的文化审美价值[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李秀龙(《长城》杂志社).《修改过程》背后的韩少功[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 胡亚蓉(西安外国语大学).家族、原乡与个体经验——论胡学文《有生》的三重叙事进程[J].小说评论,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