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毅1,2,杨轲1,2,汪军成1,2,姚立蓉1,2,司二静1,2,马小乐1,2,李葆春1,3,尚勋武2,王化俊1,2,孟亚雄1,2(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00份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张洪伟1,2,焦义然2,3,陈文烨2,3,董福双2,杜进民3,王海波1,2,周硕2(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光照对小麦的春化效应及其机制初探[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刘佳月1,郭树娟1,郑昊元1,赵惠贤1,2,刘香利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旱区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 TaGF14m基因的克隆及其盐胁迫响应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赵仁慧,陈甜甜,王玲,朱冬梅,汪尊杰,张勇,张伯桥,高德荣,吴宏亚,别同德(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分子标记结合表型鉴定选育兼抗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38[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张海霞1,2,武晓琪1,2,蔡昂祖1,2,乔彦军3,魏哲1,2(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重点实验室;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近十年邯郸市冬小麦生产氮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高艳,唐建卫,张根源,胡润雨,殷贵鸿(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根锚地力在小麦根系研究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周锋1,杨虓2,吕栋云1,张传量1,宋鹏博1,姚俭昕1,王鑫1,王笑笑1,孙道杰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减源处理下小麦粒重稳定性QTL的定位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周梦蝶1,李梦瑶1,吴林楠1,郭利建1,王倩1,2,马猛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旱区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TaKLU基因调控植物株型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杨辉1,2,简俊涛1,2,王清华1,2,谢彦周2,3,李玉鹏1,2,李学军2,3(南阳市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宛麦1326[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訾妍1,解树斌2,李晓明2,方会见2,李豪圣1,刘建军1,刘爱峰1,程敦公1,曹新有1,郭军1,巨伟1,赵振东1,宋健民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优质高产节水抗逆小麦新品种—济麦55[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王钧1,李广2,闫丽娟3,刘强1,聂志刚1(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院;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气候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4期
-
冯举伶1,2,姚立蓉1,2,汪军成1,2,司二静1,2,杨轲1,2,李葆春1,3,孟亚雄1,2,马小乐1,2,尚勋武2,王化俊1,2(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19份春小麦种质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相关基因表达特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杨彩红1,耿艳香1,伏星舟1,严长庚1,柴强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麦茬免耕对不同麦玉轮作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廖森1,2,方正武1,胡文静1,2,王书平1,王晓玲1,吴荣林2,江伟2,高德荣1,2(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长江大学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59份江苏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评价与农艺性状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刘琼1,陈艳琦1,陈松鹤1,杨洪坤1,马宏亮1,赵佳蓉1,吴东明1,边巴拉姆2,樊高琼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昌都市边坝县热玉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施氮量对川西平原酿酒小麦原粮及其酿酒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高雪慧,刘强,王钧(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基于APSIM模型的陇中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播期、施氮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模拟[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何贤芳1,赵莉1,都斌斌2,马斐3,吴子峰4,郑文寅5,汪建来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阜阳市颍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97份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品质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于治广1,赵宝平1,闫洁2,米俊珍1,吕品1,张茹1,武俊英1,刘景辉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不同水分条件下燕麦穗颈维管束结构与穗部性状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蒋云1,张洁1,宣朴2,尹春蓉1,王颖1,肖俊1,郭元林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14[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王炜星,张梦宇,董瑞,张培培,张佳瑶,李在峰,刘大群(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71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的抗叶锈性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张楠,彭义峰,李亚青,张士昌,李孟军,何明琦(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55K SNP芯片分析的优质小麦的遗传多样性[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于章龙1,赵智勇1,刘瑞2,宋昱1,谢飒英1,蔡岳1,孙元琳2(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试验室(筹);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运黑14207硒赋存形态及抗氧化特性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魏佳泰,刘航,邓梅,唐华苹,牟杨,兰秀锦,马建(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大麦穗长和株高QTL的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柳娜,杨文雄,王世红,张雪婷,杨长刚,刘宝龙,曹东,袁俊秀,刘效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节水优质春小麦新品种一陇春41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赵永亮,李美美(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麦类作物落粒控制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任妍1,2,3,吕侠雷2,吴晓辉2,侯玮秀2,刘倜2,王丽艳2,冯家春1,陈锋2,3(阜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硬粒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QTL的遗传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李诚1,付凯勇1,刘翔宇2,李春艳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优质高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金石农1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刘建新,刘瑞瑞,贾海燕,刘秀丽,卜婷,李娜(甘肃省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H2S对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叶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张想平,王蕾,赵海鹏,张燕,王育才,邓超超,徐也,周琦,缪平贵,蔡小斌(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大麦新品种—甘垦糯2号和甘垦啤8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
王文迪1,刘志萍2,巴图2,马宇2,李建波1,吕二锁2,郭呈宇2,王海泽1,王金波1,齐海祥1,徐寿军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种植密度对春大麦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