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学强,何萌,李波,钱宝玲,李娟,米兴旺(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7 个戈壁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品种的品质及产量比较[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陈文杰,李红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试论新时代农业新业态的特征和实践要求[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张娟娟1,高应平2(庄浪县水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个青贮玉米品种在庄浪县旱作区引种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赵宝勰,杨继忠,李雨阳,杜世坤,俞华林,强旭阳,陈彩霞,马全芳,师学豪(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适宜会宁县半干旱区旧膜穴播的胡麻品种筛选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付全1,樊光辉2,3,张得芳2,3,段国珍2,3,苏彩风1(青海大学;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栽植方式对盐碱地枸杞幼苗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边彩燕1,姜寒玉2,朱永永1,陈超1,熊春蓉1,赵贵宾1(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西地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发育期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任周营1,何力1,刘欢2,邹恩凯1,赵敏3,李耀光2,田超华4,秦平伟3,景延秋4,孙觅2(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烟草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烘烤工艺对上部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何正奎,王巧云(永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永靖县金银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李平(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棉铃虫成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王振锋(环县种子管理站).8个食用向日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的引种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李亚孺,涂国良(平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平凉市黑垆土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及其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李平(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郭琼,王芳丽(静宁县种子站).静宁县野胡麻种质资源及应用价值[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王亚翠1,任根深1,张红霞2,刘愈之1(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矮秆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陇麦479 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李伟绮1,支小刚2,孙建好1,赵建华1,陈亮之1,杨谋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龙博士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玉米品种龙博士7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冯克云1,南宏宇1,王宁1,秦霞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敦煌市气象局).棉花新品种陇棉10 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6期
-
李长亮1,2,李翠红2,魏丽娟2,冯毓琴2(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1-MCP 和溶菌酶对西兰花的采后保鲜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赵智慧1,郑琪1,贺春贵2,柳金良1(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10 个玉米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适应性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尚永强,王显灵,吴兴波,杜清国,雒雪莲,吕斐斌(甘肃省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拔和密度对兰州百合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李亚林1,杨天育2(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灵台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杨琴1,王三喜2,王海峰2,冶晓燕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采自甘南州的21 株野生羊肚菌的分子学鉴定[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鲁爱军(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水市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特点及主要影响因子[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杨荣洲,荆彦明,王富胜,汪淑霞,李丽(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施氮量和密度对党参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杨道兰,尹燕,冯炜弘,牛慧婷,李爱兵,王璐,何潇(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3 种野生百合在榆中地区的引种表现[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石福辉,缐旭林,王秀,耿喜红,唐雯,王延秀(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缺铁胁迫下垂丝海棠幼苗响应外源糖处理的生理特性[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
李成虎1,马维亮2,崔建荣1,张继伟3,赵鹏善4,陈国雄4(海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治理所;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6个藜麦新品系在宁夏海原旱作区的引种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