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佳瑜,李建华,余海龙,郑芳(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小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魏玉凯1,2,安萍莉1,2,金玉铃1,2,陈鑫1,2,张国梁1,2,潘志华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口老龄化及其撂荒效应——乌兰察布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王潇雅1,2,黄颖1,2,毛文茜1,2,张文煜1,2,3,4,张国庆1,4(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祁连山气流场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常经宇(安徽大学历史学院).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动物资源的获取和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孔锋1,2,孙劭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基于均值与极值的中国夏季气温与地温的时空格局与差异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王洪煜1,胡伦2,陆迁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次产业研究院;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网络销售对于种植户家庭收入影响研究——以陕西省猕猴桃种植户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王军有1,郭斌1,康艾1,陈延杰1,马飞敏1,陆睿琦1,来强2,樊如月2,李青丰2,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然资源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多样性研究(1)——生态系统多样性[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益西曲珍1,丁真贡嘎1,赛珍1,熊亚军2,潘多1(西藏拉萨市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拉萨市区PM1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田华,谢祖锋,辛拓,李金芳,杨嘉懿(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乌伦古河流域潜水组分环境背景值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吕世杰1,白玉婷1,卫智军1,刘红梅2,闫瑞瑞3,辛晓平3,乌仁其其格4(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学院).基于建群种羊草动态变化的打草场植被恢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王文东1,2,李超鲲1,韩雨3,田崟墙1,杨岚1,陈志文1,董莹莹1,2(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技术研究中心;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雨水长期贮存环境下微生物生长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李选文1,熊智2,喊也1,王金华1,罗曼3,周艺萍1,熊忠平3(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学院).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可培养石生细菌多样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胡静,胡小柯,尉秋实(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黑果枸杞抗旱部分生理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阿尔孜古·衣米提1,徐峰2,李俊1(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叶城沙蜥的两性异形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李禧亮1,2,陈子健1,3,杨玥1,4,武姗姗5,张晓瑞1,6(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河北赛区气象服务中心;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台;张家口市气象局;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张家口赛区大气温湿廓线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张婧(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鄯善国农业管理措施探究——以佉卢文书为文本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宋泓苇,孟玉川,蒋芳婷,李璐汐,李雨芊,杜成鸿(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作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刘烁,程慧波,牛鹤瑞,李小燕,王雯欢(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省地表饮用水源水质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7期
  • 胡德胜,王雅楠,王帆,孔学研,王博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户认知、制度环境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研究——信息信任的中介效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马慧强1,2,刘玉鑫1,燕明琪3,席建超2(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基于SEM与IPA模型的旅游公共服务游客满意度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罗岚1,2,刘杨诚1,李桦2,杨小芳3,马明义4(南京大学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第三域: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如何促进绿色生产?[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蒋雨东1,王德平2(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研究——基于广西N县624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蔡荣,陶素敏(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粮食生产布局演变及空间机制分解:1978-2018[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邵秀英1,刘亚玲2,王向东1,翟泽华2,李昭阳2(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李广1,张明礼1,2,叶伟林2,王得楷2,马昭1,安亚鹏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黑方台坡面冻融特征及冻结滞水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张婉晴,王华丽(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基于AHP-FCE模型的贫困地区驻村帮扶绩效评价——以阿克苏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金国辉1,2,马骥1,杨鹏1,陈伟1(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MABC-BPNN的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多目标优化预测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杨燕1,2,3,胡静1,2,李亚娟1,2,陈云1,3,蒋亮1,3(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于GIS的中国森林乡村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 胡军舰1,贺东鹏2,3,武发思2,4,岳永强1,徐博凯1(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大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麦积山石窟第32窟内外温湿度比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