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烁烁1,2,王达1,2,房美玲1,2,张颖1(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捕食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线粒体基因组的异质性[J].菌物学报,2022,第4期
-
丰磊1,李晓然1,付鸣佳1,黄紫妍1,魏伟群2,肖世平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天佳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蓝光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对蛹虫草Cmfrq、Cmwc-1和Cmwc-2转录水平的影响[J].菌物学报,2022,第4期
-
王科,刘芳,蔡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植物病原菌物常见种属名录[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朱小琼1,段维军2,3,胡勐郡4,国立耘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宁波海关;美国马里兰大学植物科学与风景园林系).核果和仁果褐腐病病原菌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郑放,焦晨,谢艳,李红叶(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病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柑橘菌物病原名录[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吕佳1,2,罗碧1,2,钱家萍1,2,张嘉雯1,高育婷1,杨全1,2(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广东省南药规范化种植与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肉桂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肉桂枝枯病菌初步研究[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孙晓梅1,赵彦翔2,3,黄金光2,3(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禾谷镰孢菌β2微管蛋白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互作研究[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张莹1,胡佳续1,滕少娜2,廖芳1,罗加凤1(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重庆海关技术中心).进境美国大豆中值得关注的真菌Diaporthe novem[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范绍斌1,苏济钰1,方甜1,潘爱芳2,何学友3,樊改丽4,王宗华1,5,胡红莉1(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州植物园;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厦门市绿化中心;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枫香叶斑病病原菌[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冯丹丹1,邓蕾1,苏琦雅2,刘德江2,钟彩虹1,李黎1(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猕猴桃间座壳菌Diaporthe actinidiae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侵染过程[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曾凡云1,2,3,王艳玮1,2,3,张欣1,2,3,漆艳香1,2,3,丁兆建1,4,5,谢艺贤1,2,3,彭军1,2,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琼台师范学院生物科学系;琼台师范学院热带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实验室).香蕉枯萎病菌Argonaute基因功能分析及其调控小RNA发生[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陈金辉,甘永健,崔国兵,邓懿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核转运蛋白SsKapJ调控甘蔗鞭孢堆黑粉菌有性配合与菌丝生长[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段维军1,2,李雪莲1,2,吕燕1,3(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宁波海关;宁波中盛产品检测有限公司).稻巨座壳小麦致病型检测防控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22,第3期
-
颜蜜1,滕春丽2,陶会1,杨鸿波1,2,孙晓红1,谭红1,3(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健安德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科学院).红托竹荪多糖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菌物学报,2022,第2期
-
梁锐1,2,冯娜2,张劲松2,李振皓3,李明焱3,张国亮3,徐靖3,王金艳2,唐庆九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PLC测定灵芝子实体水提物及相关产品中三萜的含量[J].菌物学报,2022,第2期
-
储婷1,2,尚俊军2,管婉2,杨瑞恒2,鲍大鹏1,2,唐利华1,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菌丝后熟转色的转录组分析[J].菌物学报,2022,第2期
-
雷萍,张文隽,吴亚召,马婧嘉(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鲍姆桑黄五个品种栽培特性及功能成分的比较分析[J].菌物学报,2022,第2期
-
曹槟1,林汝楷2,刘冬梅3,赵瑞琳1,4(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明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野生食用菌“苇菇”的物种多样性及中华美味蘑菇适生区预测[J].菌物学报,2022,第2期
-
李佳欢1,2,金文松1,2,孙淑静1,2,陈利丁1,2,张海洋2,3,胡开辉1,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古田县现代食用菌产业园服务中心).斑玉蕈‘闽真5号’的选育报告[J].菌物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