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冯慧琳1,徐辰生2,何欢辉2,曾强2,陈楠1,李小龙2,任天宝1,姬小明1,刘国顺1(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高璟赟,肖致美,徐虹,李立伟,李鹏,唐邈,杨宁,李源,毕温凯,陈魁(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19年天津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王艳平1,2,3,徐伟伟2,韩超2,胡维平2(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巢湖沉积物氮磷分布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周亚龙1,2,3,杨志斌1,王乔林1,2,3,王成文1,2,3,刘飞1,2,3,宋云涛1,2,3,郭志娟1,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雄安新区农田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及其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罗瑞雪,刘保双,梁丹妮,毕晓辉,张裕芬,冯银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郊夏季的臭氧变化特征及其前体物VOCs的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何甜甜1,王静1,符云鹏1,符新妍2,刘天1,李亚坤1,李建华2(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等碳量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对土壤呼吸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张俊华1,陈睿华2,刘吉利1,尚天浩2,沈聪3(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养牛场粪污和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黄宏伟1,肖河1,2,王敦球1,席北斗1,3,孙晓杰1,李洁月1,2,李向奎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漓江流域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孙雪菲1,张丽霞2,董玉龙2,朱林宇1,王政1,吕建树1(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典型石化工业城市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及空间分布模拟[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王锐1,2,邓海1,2,贾中民1,2,王佳彬1,2,余飞1,2,曾琴琴3(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钱悦1,许彬2,夏玲君1,陈燕玲1,邓力琛1,王欢1,张根3(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江西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2019年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因子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邓华1,高明1,龙翼2,赖佳鑫1,王蓥燕1,王子芳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王旭东1,尹沙沙2,杨健1,袁明浩3,张瑞芹2,李亚松1,卢轩1(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郑州市臭氧污染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及输送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钟泽坤1,2,杨改河1,2,任成杰1,2,韩新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土丘陵区撂荒农田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陈洁,王娟,王怡雯,姚启星,苏德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影响不同农作物镉富集系数的土壤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武倩倩1,吴强1,2,宋帅2,任加国1,杨胜杰2,吴颜岐2(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主要河流和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空间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李颖若1,2,3,韩婷婷1,2,汪君霞4,权维俊3,何迪3,焦热光3,吴进3,郭恒3,马志强1,2,3(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ARIMA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在臭氧浓度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彭红霞1,侯清芹1,曾敏2,黄长生2,师环环1,皮鹏程1,潘羽杰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雷州半岛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彭柯1,董志2,邸琰茗3,郭逍宇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北运河水体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比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岳俊杰1,赵爽1,程昊东1,段鑫越1,石洪华2,汪磊3,端正花1,3(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同植物覆盖下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马妍1,程芦1,阮子渊1,史鹏飞1,路超君2,运晓彤1,李珞嫣1,徐雁秋1,史怡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近20年中国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马切切1,袁林江1,2,牛泽栋1,赵杰1,黄崇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素响应关系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刘鑫1,向伟1,司炳成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萨斯喀彻温大学土壤学系).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张雨婷1,2,田应兵1,黄道友2,张泉2,许超2,朱捍华2,朱奇宏2(长江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典型污染稻田水分管理对水稻镉累积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苗青青1,2,姜楠2,张瑞芹2,赵孝囡1,2,齐静文2(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原城市群典型城市秋冬季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溯源[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赵雪1,沈楠驰1,李令军2,武高峰1,陶静1,赵文吉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COVID-19疫情期间京津冀大气污染物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王红丽1,高雅琴1,景盛翱1,楼晟荣1,胡磬遥1,安静宇1,吴宇航1,高伟2,朱亮3,黄成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南京拓服工坊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走航监测的长三角工业园区周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郑涛1,焦团理1,胡波1,龚建师2,侯香梦1,王赫生2(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涡河流域中部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丁剑楠1,刘舒娇1,邹杰明1,石浚哲2,邹华1,史红星3(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无锡环境监测中心;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太湖表层水体典型抗生素时空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刘锐源1,钟美芳1,赵晓雅1,卢诗文1,田俊泰1,李银松1,侯墨1,梁小明1,黄皓旻1,2,3,4,范丽雅1,2,3,4,叶代启1,2,3,4(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2019年中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